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目的论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译本

发布时间:2017-04-08 17:01

  本文关键词:从目的论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译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塞林格所著《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二十世纪美国当代文学中一部经典,影响与日俱增。我国杰出的文学翻译家,美国文学研究专家施咸荣首先把它介绍到中国,出版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译本。翻译界后起之秀孙仲旭于2008年再次重译本小说,出版了另一个版本。两个中译本都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德国的翻译理论,经过赖斯、弗米尔等人发展之后已形成完整的框架。它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由源语中心转移到译语中心。评价翻译的标准不再是与原文的对等,而看译文是否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目的论的三原则分别是“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而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从属于它。目的论对文学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和基础从目的论三原则来详细分析探讨两译本的翻译。在连贯原则中,本文从语言、写作风格和文化三方面进行分析;在忠实原则中,本文从口语体表达、习语翻译、复杂句子三方面探讨,最后进行两译本评价。文本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施译源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大众对西方了解甚少,他的翻译目的是向中国人民介绍真实的西方世界和文化,增进了解,因此他的译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特色;孙则由于读过原文后与主人公产生强烈共鸣及对翻译的热爱,且孙不满于施译,开始重译。他的译本更倾向于中国特色。两译本翻译目的不同且译文均实现了其不同的翻译目的;施译比孙译更忠实于原作,更符合“忠实原则”;孙译比施译更连贯,更符合“连贯原则”。由于译者所处社会背景、目标读者群体不同和译者不同的身份,决定两人的翻译目的不同,而不同的翻译目的又决定其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施译多用异化而孙译多用归化。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也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两译者在不同翻译目的指导下,译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总之,两译本都实现了其翻译目的,满足了不同时代读者的需求,都是成功的译著。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功能目的论 连贯原则 忠实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5-7
  • 摘要7-10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0-14
  • 1.1 Research question10-11
  • 1.2 Research methods11-12
  • 1.3 Thesis structure12-14
  • Chapter Ⅱ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Its Two Chinese Versions14-21
  • 2.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atcher in the Rye14-18
  • 2.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18-21
  • 2.2.1 Shi Xianrong's Chinese version18-19
  • 2.2.2 Sun Zhongxu's Chinese version19-21
  • Chapter Ⅲ Skopostheorie and Skopos Rules21-31
  • 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kopostheorie21-25
  • 3.2 Fundamental rules of Skopostheorie25-29
  • 3.2.1 The Skopos rule25-27
  • 3.2.2 The coherence rule27-28
  • 3.2.3 The fidelity rule28-29
  • 3.3 Skopostheorie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29-31
  • Chapter Ⅳ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Based on Skopostheorie31-51
  • 4.1 Analysis of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from Skopos rule31-33
  • 4.1.1 The Skopos of Shi Xianrong's version31-32
  • 4.1.2 The skopos of Sun Zhongxu's version32-33
  • 4.2 Analysis of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from Coherence rule33-45
  • 4.2.1 Coherence rule in language34-41
  • 4.2.2 Coherence rule in writing style41-42
  • 4.2.3 Coherence rule in culture42-45
  • 4.3 Analysis of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from fidelity rule45-49
  • 4.3.1 Fidelity rule in colloquial expressions45-46
  • 4.3.2 Fidelity rule in idioms46
  • 4.3.3 Fidelity rule in complex sentences46-49
  • 4.4 Summary49-51
  • Chapter Ⅴ Conclusion51-53
  • Bibliography53-56
  •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MA program56-57
  • Acknowledgements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雪梅;;口语体文学《麦田里的守望者》翻译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杨坚;赵薇;;《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夸张及其语用功能[J];红河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叶朝成;文燎原;;翻译目的论视角之《水浒传》习语英译对比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王晓蕾;;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译本看翻译策略的选择[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罗世平;《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反正统文化语言[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1期

6 严志军;《麦田里的守望者》:文化代码的解域与归域[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2期

7 侯维瑞;个性与典型性的完美结合—评“The Catcher in the Rye”的语言特色[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2年05期

8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9 王友贵;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1899-1979)[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10 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从目的论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译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93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2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