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的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1-09-18 14:35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知名作家和文坛巨匠,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并大胆实验新的创作手法,打破传统框框,力求发现反映新思想和新观点的手法和技巧。《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是福克纳著名的三部短篇小说,是关于黑人与白人之间种族关系的故事。这三部短篇小说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深刻反映了美国南方种族主义歧视这一主题。小说通篇充满跌宕起伏的叙事节奏、错位变换的叙事时序和变化多端的叙事角度。上述叙事技巧的运用在揭示小说主题方面可谓匠心独具,使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诸多评论家对他的长篇小说做了研究和评论,但对他的短篇小说的研究相对地被忽略。其实,由于篇幅限制,短篇小说更讲究布局谋篇的技巧,更体现出叙述策略的作用。所以从叙事学的视角对福克纳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解读依然是一个值得更多关注的领域。本文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主要以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的理论为蓝本,对福克纳短篇小说的叙事方法和技巧做文本的分析,论文将文本细读和理论探索相结合,通过对这三部短篇小说中的叙述情景、叙事声音、叙事时间和叙事距离等叙事要素的讨论,力图说明福克纳的卓尔不群的叙事艺术特色以及他的作品产...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叙事学概要
    第一节 叙事学以及其在文学分析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研究方式
    第三节 叙事学与文学文本分析及叙事学在国外研究的发展
    第四节 叙事学在福克纳的《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分析
    本章小节
第二章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叙事情境
    第一节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叙事者
    第二节 叙事情境的转换
    第三节 聚焦模式
        一、内聚焦
        二、外聚焦
    第四节 叙述方式:展示与讲述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叙事声音与叙事距离
    第一节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叙事声音;隐含作者与叙述者
    第二节 福克纳与小说人物的叙事距离
    第三节 零距离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叙事时间
    第一节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
    第二节 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时距
    第三节 叙述频率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画的叙述:结构、轨迹与层次——叙事学视阈下的汉画解读[J]. 李立.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2)
[2]发展与共存: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J]. 谭君强.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2)
[3]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学缘何相互依存[J]. 申丹,杨莉.  江西社会科学. 2006(10)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J]. 申丹.  当代外国文学. 2005(01)
[5]论叙事作品中“视点”的意识形态层面[J]. 谭君强.  文艺理论研究. 2004(06)
[6]福克纳小说的表现手法初探[J]. 童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6)
[7]没有玫瑰的故事——评述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J]. 邵锦娣.  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 1995(04)
[8]浅析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手法[J]. 刘洊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02)
[9]福克纳的《熊》给我们的启迪[J]. 吴冰.  外国文学. 1993(05)
[10]福克纳研究的新趋向[J]. 姚乃强.  外国文学评论. 1993(01)



本文编号:3400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400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f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