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格林小说中“‘堕落’后的人类”的生存超越

发布时间:2021-10-16 13:55
  本文是针对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长篇小说中的一组主题性人物开展的阐释和研究。本文选题出于以下考虑:在格林的创作中,“在遥远的异国走下坡路的白种人”或称“‘堕落’后的人类”往往是作品叙述的中心,这类人物体现了格林对二十世纪人类的自我意识和内心焦虑的高度关注。这个主题作为格林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在其中后期作品中有突出表现,故本文选取其中两部相关作品的主要人物为细读对象,以人物与地域的精神性联系为切入点,阐述人物个体生存超越性及其宗教性话语的双重特征。本文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我国格林研究的现状,并对本文选题作主题简析。第二部分以学界争论引出人物生存语境即人物背景的讨论,指出此异域背景的精神性特征,以及格林将异域作为现代社会中的特殊空间,寄寓了他个人对时代的文化认知和思考,而将异域和宗教意识的结合则为背景提供了存在本体论范畴的含义。第三、四部分对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即《问题的核心》中的斯考比和《文静的美国人》中的福勒进行细读,指出格林通过对这类人物的个体生存体验的深度描绘,揭示了后宗教时代人类在宗教意识的追寻和获得中体现的生存超越性,并强调这种超越性的两重性和人物自我认知的模糊性特...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格林研究概述
    1.2. 本文选题缘起和目的
2. 生存之域的双重性
    2.1 异域背景之争:想象和现实
    2.2 现代的黑暗中心和雾区之外
    2.3 生存问题的神秘和澄明
3. 斯考比:反抗绝望
    3.1 反抗环境的绝望
        3.1.1 绝望的放逐者
        3.1.2 孤独个体
        3.1.3 反抗中的间离之一
    3.2 反抗恶的绝望
        3.2.1 叛逆的怜悯者
        3.2.2 受人怜悯的堕落者
        3.2.3 反抗中的间离之二
    3.3 反抗罪的绝望
        3.3.1 杀死上帝的人
        3.3.2 自杀的基督
4. 福勒:怀疑虚无
    4.1 怀疑自我的虚无
        4.1.1 局外人的虚幻
        4.1.2 虚幻中的真实
    4.2 怀疑行动的虚无
        4.2.1 局外人的行动
        4.2.2 行动中的意味
    4.3 怀疑认知的虚无
        4.3.1 人物福勒:认知力的虚无
        4.3.2 叙述者福勒:写作的超越
5. 其他人物及结语
    5.1 其他人物
    5.2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格雷厄姆·格林长篇小说“宗教”主题初探[J]. 温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2]现实主义的新发展——评格雷厄姆·格林小说艺术的基本特色[J]. 张莉琴.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03)
[3]一个“自相矛盾”的文本——《病毒发尽的病例》的主题及其它[J]. 温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1)
[4]漫谈格林的小说《问题的核心》[J]. 韩加明.  外国文学. 1999(05)
[5]格林的两部遗作[J]. 冯亦代.  读书. 1996(06)
[6]格雷厄姆·格林[J]. 何其莘.  外国文学. 1992(02)
[7]格雷厄姆·格林及其作品[J]. 张中载.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0(04)



本文编号:3439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439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