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火的化身——毕肖普《渔房》和柯尔律治《古舟子咏》的文体和意象

发布时间:2021-11-10 01:03
  尽管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触景默想诗《渔房》和萨缪尔·柯尔律治的叙事诗《古舟子咏》在形式、长短和风格上好像大相径庭,但是两首诗在处理大海经历上却极其相似,两部作品的隐含作者有着相近的人格和诗境,两部作品在文体上也有很多相近之处。毕肖普留意平凡之美的精神、她对超自然力量的看法加上她对动物的态度都可能使她成为欣赏老水手故事的理想听众。水作为知识的主题以及汲取知识再到升华的过程在两部作品中产生了共鸣。 

【文章来源】:国外文学. 201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相似的“语义碎片”
二、相近的隐含作者与复调
三、相像的意象和文体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恬静、典雅——谢默斯·希尼的《子弹的歌谣》读后[J]. 范祎,吴代红.  南方文坛. 2015(06)
[2]毕肖普的“水”诗歌:认知、记忆与“否定的感知力”[J]. 殷晓芳.  国外文学. 2009(01)
[3]隐含作者、叙事结构与潜藏文本——解读肖邦《黛西蕾的婴孩》的深层意义[J]. 申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本文编号:3486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486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4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