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饲育》中大江健三郎对人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12 18:19
  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于1994年成为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饲育》是其初期的中短篇小说,当时获第39届芥川文学奖。一经发表,便受到诸如“高艺术水平的杰作”“精美的文体”等好评。拙论在迄今为止的国内外先行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作者在作品中对人性思考的这一角度展开研究。首先,考察作者为何会对人性进行思考。其次,逐一分析文本,探究作者通过怎样的人物来暴露人性的异化,祈盼人性回归,而后渐渐倾向于人道主义思想的。最后,试析作者对人性思考的意义。也就是说,审视大江中后期所走的救济之路。首先,笔者要分析作者为何会对人性进行思考。分析原因之前,先对人性的概念做界定。广辞苑中是如下定义的:“作为人的本性。”而文本中作者对人性的界定是:和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人际关系,绝不允许暴力。作者对人性进行思考的原因有三。其一,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受过的教育。1941年,大江入小学时,恰逢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学校受的是国粹主义教育,但1945年战败后开始接受民主主义教育,所以民主主义思想在大江心里生根发芽。这种以尊重人为主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大江对人性进行思考的根本原因。其二,结识恩师渡边一夫...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論文の要旨
はじめに
    1、大江健三郎と『飼育』
    2、国内外の研究現状
    3、研究方法と研究目的
一、人間性への思考とその根源
    1、時代背景と教育
    2、恩師渡辺一夫との出会い
    3、サルトルとその実存主義
二、人間性への思考の展開と深化
    1、外部的要素
        (1) 黒人兵の役割
        (2) 書記の役割
    2、内部的要素
    3、主人公「僕」の「恐怖」と「成長」
三、人間性への思考の意義――救済の道へ
    1、自己救済――障害児との共生
    2、人類救済――人類の共存
    3、魂の救済
おわりに
注釈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論文の概要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的战后再启蒙意识——从《饲育》到《政治少年之死》[J]. 王新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2]抒写人性觉醒 表现个体独立——试论作为启蒙文本的《饲育》和《拔芽击仔》[J]. 王新新,李亚男.  东北亚论坛. 2006(02)
[3]大江的村庄乌托邦——评《饲育》[J]. 董静.  社会科学家. 2005(S1)
[4]近十年中国学界大江健三郎小说研究综述[J]. 陈云辉.  唐都学刊. 2005(05)
[5]论大江健三郎早期创作的存在主义[J]. 沈慧君.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4)
[6]人文主义与大江健三郎初期小说[J]. 向忆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S2)
[7]暧昧的选择——大江健三郎早期创作中对萨特存在主义影响的消化[J]. 胡志明.  外国文学评论. 2000(01)
[8]森林情结与“监禁状态”──从大江健三郎的《饲育》谈起[J]. 关立丹.  日本学论坛. 1999(04)
[9]“被监禁状态”下的苦闷与不安——论大江健三郎第一阶段初期小说[J]. 王琢.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4)
[10]在“困惑的蚁穴”中——大江健三郎早期作品探析[J]. 王淼.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1995(04)

博士论文
[1]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 刘炳范.吉林大学 2008
[2]大江健三郎的早期文学世界[D]. 王新新.东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D]. 李海榕.福建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91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491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1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