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后殖民理论视野下的美国黑人文学

发布时间:2021-11-13 06:38
  黑人在美国四百年的历史中,其文学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出现过大批优秀的作家,产生过许多有价值的作品,但在正统的美国文学史中曾长期处于“缺席”的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运用后殖民理论,考察美国黑人文学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主流社会在“西方文化优越论”支持下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是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它影响着黑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证,使他们形成“双重身份局外人”的身份认识;造成黑人文化与文学的边缘地位,使其长期受到忽视甚至蔑视;冲击黑人的传统文化,分化、瓦解黑人的种族凝聚力,打击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探寻民族出路时,美国黑人文学主要针对主流社会的霸权文化,发扬民族文化与文学的优良传统,同时树立起本民族理想的文化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以边缘的繁荣实现对中心的消解。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身份问题
    (一) 黑人不同族群的身份认证
    (二) 影响黑人形成“双重身份局外人”身份认证的原因
二、 对边缘之缘的探寻
    (一) 政治经济力量上弱势地位的影响
    (二) 主流社会文化霸权的压制
    (三) 愚民政策和文化欺骗的阻碍
三、 主流文化霸权下的黑人民族
    (一) 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使黑人在对待自己的传统时持矛盾的态度
    (二) “种族内部的种族主义”问题
    (三) 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分化作用
    (四) 宗教的麻醉和欺骗
四、 黑人民族的出路
    (一) 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消解西方文化中心论
    (二) 争取平等话语权,力求自己为自己言说
    (三) 立足美国现实,避免走入文化部落主义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黑人文学对“美国梦”的双重心态[J]. 陈法春.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3)
[2]论黑人音乐与兰斯顿·休斯的诗歌艺术创新[J]. 罗良功.  外国文学研究. 2002(04)
[3]黑人文化与白人强势文化的撞击——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小说解读[J]. 张晔.  北方论丛. 2002(06)
[4]从莫里森的《秀拉》看美国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两难困境[J]. 蒲秀美.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5]多元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及文学可能作出的贡献[J]. 乐黛云.  中国文化研究. 2001(01)
[6]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J]. 嵇敏.  外国文学研究. 2000(04)
[7]从艾丽丝·沃克的《紫色》看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J]. 张海琰.  兰州学刊. 2000(04)
[8]美国黑人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嬗变[J]. 曾艳钰.  福建外语. 1999(02)
[9]论民族文化[J]. 马海良.  外国文学. 1999(01)
[10]黑人命运的现代神话——《柏油孩子》的神话原型与文化寓意探析[J]. 杜平.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本文编号:3492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492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6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