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由丑到美的变奏:解读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发布时间:2021-11-18 07:21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紫颜色》不仅使她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而且使她提倡的以“百衲被”为象征的妇女主义文学思想誉满全球。对该作品评介的论文和专著也因此不胜枚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从“百衲被”体现的审美视角“由丑到美”的转换这一新的角度来阐释《紫颜色》的永恒魅力。“百衲被”是《紫颜色》中的重要文化和艺术手法隐喻,不仅代表了沃克的哲学思想立场,而且体现了沃克的美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在对《紫颜色》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笔者发现,小说中一开始所呈现出来的乱伦、暴力、人的孤独绝望以及人性的异化荒诞等,运用了审丑视角,以挖掘人性、反思历史;而后来从审美视角下的女性颂歌、人性的悔过救赎和对未来理想生存模式的构建等则是沃克对黑人世界丑陋的现实生活碎片的缝合以实现完整美好生存的有力探索,同时也传达了她深刻的人文主义关怀。在《紫颜色》中,审丑与审美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视角的相继主导小说文本,正契合了沃克“百衲被”文学创作的美学思想。“由丑到美”的这一审美模式无疑凸显了沃克高度自觉的审美意识。笔者认为,由丑到美的变奏,正...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An introduction to Walker and The Color Purple
    1.2 Major Responses to The Color Purple
Chapter Two Aesthetics of the Ugly: Introspection of Humanity and History
    2.1 Incest: moral corruption
    2.2 Violence: physical wound
    2.3 Isolation and depression: spiritual wound
    2.4 Alienation and absurdity: the truth of living under pressure
Chapter Three Aesthetics of the Beautiful: Proposition of an Ideal Living Pattern
    3.1 Kindness: praise for women
    3.2 Beauty: praise for redeemed humanity
    3.3 Harmony: proposition of an ideal living pattern
Chapter Four Variation from the Ugly to the Beautiful: Conscious Aesthetic Orient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rticle Publishe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紫色》中的“否定互文性”现象[J]. 朱荣华.  外国文学评论. 2006(02)
[2]爱与拯救:艾丽斯·沃克妇女主义的灵魂[J]. 凌建娥.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3]论艾利斯·沃克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J]. 李洁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4]艾丽斯·沃克与妇女主义[J]. 刘戈,韩子满.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5]解读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从《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J]. 孙薇,程锡麟.  当代外国文学. 2004(02)
[6]艾丽丝·沃克《紫色》探析[J]. 王秋玲.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3(05)
[7]《紫色》中的上帝[J]. 张红敏.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3)
[8]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J]. 习传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2)
[9]从《紫色》的语言看艾莉丝·沃克的民族意识[J]. 王成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2(04)
[10]《紫颜色》中色彩象征体系的构建[J]. 包丽丽.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



本文编号:3502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502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b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