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田园诗到哀歌 ——生态视角下的《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

发布时间:2021-12-29 02:09
  《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代表作,反映了作者前后期思想和创作风格的变化。本文将两部小说结合起来,应用生态批评的“牧歌”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牧歌形式上的变化及其蕴含的生态意义。在具体论述中,本文应用美国生态批评家格瑞格·加拉德“牧歌”理论中的两个概念:“田园诗”和“哀歌”,将两种牧歌形式的基本特征分别置于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规范下,从而展开论述。文中指出,第一,两部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经历了从完好到毁损的变化;第二,两部小说中人的精神生态(包括与自然和“居所”的关系)经历了从健康到残缺的变化;第三,城市物欲力量的破坏性在两部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加强。文章结论指出,这两部小说包含了传统牧歌的必要因素,但各因素间的张力变化使它们呈现出田园诗和哀歌的不同风貌,展示了哈代对生态整体和谐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前后期生态思想的联系和变化,并指出,哈代从中体现的文学贡献及其生态价值是在社会环境和个人思想的双重影响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和生态观念也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文章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致谢
导论
    (一) 哈代及其威塞克斯小说
    (二) 威塞克斯小说研究综述
第一章 生态批评——格瑞格·加拉德的“田园诗”与“哀歌”
    (一) 生态批评理论简介
        1、生态批评发展概况
        2、生态批评的内涵及理论来源
    (二) 美国生态批评家格瑞格·加拉德的“牧歌”理论
        1、“牧歌”理论的内涵
        2、牧歌理论与威塞克斯小说
第二章 作为田园诗的《远离尘嚣》
    (一) 文学传统中的田园诗
    (二) 《远离尘嚣》:对田园诗传统的继承
        1、自然生态:自然的优美和壮美
        2、精神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田园诗的变调
第三章 作为哀歌的《无名的裘德》
    (一) 文学传统中的哀歌
    (二) 《无名的裘德》:哀歌响起
        1、自然生态:自然的毁损和缺席
        2、精神生态:流离失所的牧羊人
        3、变调的延续
结论:牧歌主题下的生态意义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哈代前期的宗教思想在《远离尘嚣》中的体现[J]. 张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2]俄狄普斯之旅——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裘德的悲剧[J]. 宋雪,谢劲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5)
[3]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所蕴含的生态自然观[J]. 杨道云.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4]打开中美生态批评的对话窗口——访劳伦斯·布依尔[J]. 劳伦斯·布依尔,韦清琦.  文艺研究. 2004(01)
[5]试论生态美学中的生态中心主义原则[J]. 曾繁仁.  河南社会科学. 2003(06)
[6]“屋子”的寻获与失落——对《远离尘嚣》的一种女权主义解读[J]. 宫小兵.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7]推动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文艺与生态丛书》总序[J]. 王先霈.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5)
[8]方兴未艾的绿色文学研究——生态批评[J]. 韦清琦.  外国文学. 2002(03)
[9]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J]. 王诺.  文艺研究. 2002(03)
[10]《无名的裘德》中的《圣经》原型[J]. 李新德.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3555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555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4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