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对文学艺术中晚期创作上升现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1 08:03
  因为晚期不完全等同于老年期,在晚期创作上升现象的研究中,我们便以寿命的长短为标准,对短寿的与长寿文艺家的晚期创作上升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被研究的人若要保持创作持续上升的趋势,在生命的晚期都经历了晚期成熟。无论是长寿的,还是短寿的文艺家,大量的实例可以证明晚期创作上升现象的存在。在短寿艺术家的晚期创作中,自然生命的成长与创作成熟的同步上升是大家都容易理解的现象,而在长寿艺术家那里,自然肌体的衰退并不能阻止创作的继续上升,二者呈现出相异的走向,为了探究相异的实质,我们重点研究了老年艺术家晚期创作的上升现象。脑科学的实验观察和智力检测的调查报告证明,脑细胞的衰老、感觉功能器官的退化并不是影响智力思维衰退的决定因素,而以文化经验积累为主的晶体智力的不断增长反而非常适合老年人对文学、艺术的创造需要。到了老年,外界的刺激一般很难破坏老年人的稳定心态,除非是因强烈的“缺失”引发的持久的情绪体验,由于正常的心理情绪具有自调功能,在对心理的平衡中 老年艺术家完成了对痛苦的超越,对孤独的承载和对生死的体验,实现了人格境界的提升和道德自我的完善,从而真正达到了晚期创作的上升。于是,我们将这一结论推广...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晚期创作上升论的提出
    第一节 鲁·阿恩海姆提出晚期创作上升论
    第二节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晚期”与“上升”
        一、晚期不完全等同于老年期
        二、对“上升”的不同理解
第二章 晚期创作上升现象的存在
    第一节 两种晚期创作上升现象
        一、长寿者晚期创作上升现象的存在
        二、短寿者晚期创作上升现象的存在
    第二节 晚期创作上升现象存在的客观依据
第三章 产生晚期创作上升现象的原因
    第一节 对心理的平衡
        一、超越痛苦
        二、承载孤独
        三、体验死亡
    第二节 对人格境界的提升和道德自我的完善
结语 研究晚期创作上升现象的现实意义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读郭沫若——谈中国儒家思想对郭沫若后期创作生活的影响[J]. 温泉,唐科,曾竞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2]试析提香艺术的历史地位[J]. 常霞.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9)
[3]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及启示[J]. 田志峰,赵贵臣.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4]人格价值及其评价问题研究[J]. 朱志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5]试论老舍的后期创作[J]. 程光炜.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6]人的全面发展与道德人格的培养[J]. 胡孝权,吴丽兵.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11)
[7]死亡意识和艺术创作[J]. 王玉琴.  理论与创作. 2003(02)
[8]心理平衡、价值观及心理健康[J]. 胡伟平.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01)
[9]可持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J]. 方绪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10]世纪之交的“精神界之战士”的言说——论巴金晚年散文创作[J]. 姚春树,江震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本文编号:3599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599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0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