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解读《喜福会》中谭恩美的中国情结

发布时间:2022-01-26 12:41
  近二三十年来,华裔作家作为一个群体在美国文坛迅速崛起,其中谭恩美首当其冲。1989年出版的处女作《喜福会》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九个月之久,获“全美图书奖”,“全美图书评论奖”以及“1990年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喜福会》讲述的是四个美籍华人家庭两代八位女性的故事。四个家庭主妇赴美前(1949年前)在中国都有过不幸的遭遇,到美国以后又不适应美国的生存环境,对美国文化感到一片迷惘。她们用中国传统思想对出生在美国并且已经美国化了的女儿进行灌输,母女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在矛盾的不断出现与升级中,女儿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中国母亲赋予母爱的独特方式和母亲的伟大,并在不断的了解中认同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由于谭恩美的双重身份,她的作品也因此被读出了更为复杂的意义。最为典型的是“东方主义”论,认为谭恩美为了迎合西方社会盛行的东方主义心理,通过《喜福会》强化了中国人的刻板形象和主流文化对中国人的脸谱化认识。然而,通过症候式阅读文本可以发现,无法改变的华人身份使谭恩美对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使她将写作作为反抗东方主义的武器。她有意识地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叙事策略,而且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The Joy Luck Club
    1.1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Tan's Writing
    1.2 Tan's Traditional Chinese Narrative Techniques
        1.2.1 Talk Story and Chapter Style
        1.2.2 The Structure
Chapter Two The Shift of Mother Image—from the Stereotyped to Queen Mother of the Western Skies
    2.1 Women in Chinese Patriarchy Society
    2.2 Chinese American Stereotypes
    2.3 The Nature of the stereotypes
    2.4 Writing against the Stereotypes
        2.4.1 Breaking Silence
        2.4.2 The Food Style
Chapter Three The Image of Americans in the Eyes of Amy Tan
    3.1 Rice Husband
    3.2 "Savior" Husband
    3.3 Racist Mother in Law
Conclusion
Reference Books
Bibliograph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读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J]. 苗永敏.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2]女性“讲古”的新体式——论谭恩美四部小说的叙事策略[J]. 谭岸青.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2004(01)
[3]跨越此岸与彼岸的人:对华裔美国文学中“家”与身份的思考[J]. 陆薇.  当代外国文学. 2003(03)
[4]边缘视角下的“他者”意义——谭恩美小说的“母亲”形象[J]. 马爱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03)
[5]流浪的缪斯——20世纪流亡文学初探[J]. 张德明.  外国文学评论. 2002(02)
[6]解读《喜福会》中“天鹅”的象征意义[J]. 吕国庆.  绥化师专学报. 2002(01)
[7]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 程爱民,张瑞华.  国外文学. 2001(03)
[8]从话语的消失看《喜福会》中主体的重建[J]. 陆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04)
[9]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认同[J]. 费勇.  国外文学. 1997(01)
[10]华裔美国文学一瞥[J]. 倪大昕.  世界文化. 1996(03)



本文编号:3610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610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4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