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乔治·艾略特的女性意识

发布时间:2022-02-26 10:44
  乔治·艾略特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以广泛的社会内容和对女性生活的关注著称于世。她的作品中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因此,研究她的女性意识对于深入了解作家在女性创作上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作家表现出的女性意识有助于观察女性现状和思考女性的未来。与同时期作家不同的是她更多的关注女性在现实社会的普遍生存状态。她作品中的女性在男权话语的社会下呈现出各自的挣扎姿态,但都摆脱不了男权社会机制的束缚。跟作家本身的愿望一样,呼唤理解和同情成为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强烈需要。作家通过人物在不同情境不同状态下的选择折射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命运,在冷静的述说中透视社会力量的强大。男权话语下的女性自由似乎只是一个神话。本文通过其作品来探讨乔治·艾略特在女性职业、婚姻和家庭方面的观点,事实上可以看到作者对女性所持的看似矛盾的观点,是受隐含的读者群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者实际上摆脱了幻想和无力的说教,从更为宏观的视角上来关注女性的命运,具有很高的思想高度。艾略特的政治、职业、婚姻和家庭观念体现在作品中,便是女性人物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或者是道德高尚的“圣女”,或者是堕入尘埃的“妖女...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艾略特的政治、职业、婚姻和家庭观念
    1.1 女性与政治
    1.2 女性与职业困境
    1.3 个人自由的婚姻观
    1.4 女性的家庭角色
第二章 道德天平两端的人物形象
    2.1 海蒂——“妖女”的彷徨
    2.2 多萝西娅——圣女德雷莎理想的毁灭
    2.3 玛姬——“妖女”向“圣女”的转化
    2.4 黛娜——道德力量的代言人
第三章 女性的出路:道德回归
    3.1 女性身份的隐藏
    3.2 人物的道德回归
    3.3 追求道德原则上的平等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乔治·艾略特生平及创作年谱
致谢
修订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对《白孔雀》的影响[J]. 袁翠珍.  南京农专学报. 2002(03)
[2]试论乔治·爱略特小说中的“人类宗教”道德观[J]. 董俊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3)
[3]创作随想[J]. 蒋子丹.  当代作家评论. 1995(03)



本文编号:3644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644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2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