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中的“海滩人”形象

发布时间:2022-05-06 19:47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代法国文坛上极具独创性的作家,在他发表的一系列作品中,出现的总是同样类型的人物——海滩人,因此“海滩人”形象是理解莫迪亚诺作品的关键,本篇论文就试图从四个方面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海滩人”形象进行界定并结合文本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挖掘作者的成长过程和经历,并结合犹太传统文化和法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思潮来探析莫迪亚诺塑造“海滩人”形象的深层原因;第四部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笔者首先从角色理论出发,对欧洲文学传统的“游移者模式”进行发展,揭示出“海滩人”的历时性意义。然后再从共时性层面出发,把“海滩人”同卡夫卡和昆德拉笔下的人物置于同一个层面,展示“海滩人”所体现出的后现代社会的人类的生存现状,即“海滩人”的当代性意义;第五部分从戏仿侦探小说和片段式叙述法两方面谈莫迪亚诺塑造“海滩人”形象的创作手法。本文试图通过以上分析,点明“海滩人”形象的特征、揭示“海滩人”形象的内涵。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前言
    1.1.作者生平和创作简介
    1.2.研究综述
    1.3.研究内容
2."海滩人"形象的界定和特征
    2.1."海滩人"形象的界定
    2.2."海滩人"形象的特征
3.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塑造"海滩人"形象的深层原因
    3.1.成长过程中的阴影
    3.2.犹太传统文化
    3.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法国社会思潮
4."海滩人"形象的深层寓意
    4.1."新寓言"派和"新寓言小说"的界定
    4.2."海滩人"形象的历时性意义
    4.3."海滩人"形象的共时性意义
5.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塑造"海滩人"形象的创作手法
    5.1.戏仿侦探小说
    5.2.片段式叙述法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构“戏仿”:从仿史诗到后现代戏仿[J]. 步雅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2)
[2]追寻失落的意义——从托马斯·品钦的作品看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追寻主题[J]. 孙万军.  当代外国文学. 2005(04)
[3]“自我虚构”引领法国当代文学新潮流[J]. 黄林涛.  出版广角. 2005(10)
[4]“海滩人”的告白[J]. 止庵.  出版广角. 2005(09)
[5]莫迪亚诺访谈录[J]. 洛朗斯·利邦,李照女.  当代外国文学. 2004(04)
[6]无家可归的异乡人——卡夫卡的“归属”问题[J]. 曾艳兵.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5)
[7]漫漫之路的追寻——莫迪亚诺与他的《夜巡》[J]. 周婷.  法国研究. 2003(01)
[8]被“玻璃板”阻隔的荒诞人生──默尔索形象新释[J]. 王福和.  外国文学研究. 2003(03)
[9]世纪病患者的心路历程从——“多余人”到“局外人”[J]. 王福和.  外国文学研究. 2002(02)
[10]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J]. 钱超英.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3651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651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6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