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抵达之谜》看奈保尔对自我身份认同的不懈寻求

发布时间:2022-10-20 11:07
  维·苏·奈保尔,生于1932年,是英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其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曾多次获得各种国际性的文学大奖。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赞扬其“将逼真的叙事艺术和严正的观察能力结合起来,驱使人们去认识那被掩藏的历史存在。”他的作品真实地描绘了前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如特立尼达、印度、和非洲人民在后殖民时期的生活困境,向读者展示了后殖民社会的现实生活图景。同时,其作品也真实记录了一位具有多重文化身份的文学旅人在后殖民社会中追寻自我认同的挣扎历程。从背离到面对,此过程历时之久,挣扎之痛,可见于其高度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 以后殖民理论、现代社会学及后现代社会的认同理论为依托,本论文旨在通过在本小说中作者对身份认同追寻历程的回顾,探寻其独特的观察世界方式的成因,为身处高度流动的现代社会中人如何走出自我定位的困境找到可供借鉴的方法。本论文由五部分构成:导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论部分。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作家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两大文学批评阵营对其所持的相对观点及引起的争议,而这些争议也正集中体现了作家身份认同所面临的迷茫和困境。 第一章论述了身份认同概念的发展以及...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中文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oss of V.S.Naipaul’s Identity
    1.1 Development of Identity Concept
    1.2 Identity Crisis in the Postcolonial World
    1.3 Dislocation of Naipaul’s identity
Chapter Two Recursive Journeys of Naipaul’s Identity Quest
    2.1 Journey from Margin to the Center
        2.1.1 Distorted West Indian Colonial Education
        2.1.2 Influence of His Father
    2.2 Journeys Back to His Mother Culture
        2.2.1 Journey Back to Trinidad
        2.2.2 Journey Back to India
Chapter Three Arrival at the Hybridity
    3.1 Stepping Out of the Ex-colonial Fantasy
    3.2 Synthesis of Man and Writer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殖民语境与侨居者身份意识[J]. 王岳川.  广东社会科学. 2000(02)
[2]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批评理论[J]. 王宁.  外国文学. 2002(06)
[3]身份认同导论[J]. 陶家俊.  外国文学. 2004(02)
[4]想象·纪实·批评——解读V·S·奈保尔的“写作之旅”[J]. 王守仁,方杰.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5]在边缘写作——作为“后殖民作家”的奈保尔其人其作[J]. 梅晓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6)
[6]多元文化对话场中的移民作家的文化身份建构——以奈保尔为个案[J]. 杨中举.  山东文学. 2005(03)



本文编号:3694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694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9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