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戏剧起源_sp语c教程_《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25 10:30

  本文关键词: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年

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

陈丽霞  

【摘要】:修辞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语用学是一门年轻的学问。语用学和修辞学研究的对象都涉及使用中的语言(language in use),理论和方法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将古老的修辞学和年轻的语用学结合起来,从语言学的视角对戏剧话语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究戏剧话语的语言特征,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从文艺学角度看,戏剧话语是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手段,而从语言学角度讲,它又是一种传递话语信息和审美感受的一种艺术语言。戏剧是创造舞台艺术形象的综合艺术。作为文学体裁主要指剧本。受舞台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剧本写作要求集中主题,突出主要线索和事件。戏剧语言要求高度个性化、艺术化、抽象化,要求充分的表现力。 戏剧话语的语言特征是:(1)富有韵律和节奏;(2)艺术辞藻丰富;(3)句式丰富而多变;(4)辞格运用广泛。戏剧话语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类型,是最具典型特征的艺术语体之一。戏剧话语除了其本身的表意功能外,还具有形象描绘功能、感情描绘功能和美学功能。 戏剧话语中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以及人物的身份、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构成了特定的戏剧语言的言语环境。它们是剧作家建构戏剧话语,读者、观众理解戏剧话语意义的基石。 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戏剧语言展现出来的张力和丰富的话语意义是戏剧话语的独特魅力所在。在戏剧话语的建构中,修辞方法的运用受戏剧话语中的言语环境约束,戏剧话语中言语环境诸因素都对修辞方法的运用提出要求,而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只有十分适应其中语境的要求,才能达到完满的效果。 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剧作家用人物的话语勾勒出人物的内心情感、细微变化的心理活动与思想状态,使人物具有个性化典型特征。戏剧语言贵在含蓄,剧作家总是力求使简洁的人物语言具有巨大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作品中语言的使用要紧紧依赖言语环境,借助言语环境来充分再现言语的内涵。戏剧话语中的言语环境再现得愈充分、愈典型,人物语言虽简洁而信息却愈丰富。 戏剧话语中的预设和言外之意对戏剧话语意义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预设研究是在句子的层面上进行的。在话语的层面上对预设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揭示预设在超句结构中的运作机制,而且可以阐释话语信息组织的来龙去脉。作为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前提和背景信息,预设构成了交际双方共有场(common ground)的一部分。从动态的角度看,剧作家与读者/观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方为建构和理解戏剧话语而磋商共有场的互动过程。在戏剧话语的信息组织过程中,预设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信息展开的方式。在戏剧话语建构中,剧作家需要对各种信息作出合理恰当的安排,确定哪些信息应彰显,哪些信息应隐含。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面子理论、礼貌原则及关联理论对戏剧话语中言外之意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戏剧话语是剧作家将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艺术地加以提炼,并通过剧中人物之口再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以塑造人物形象,剧作家要使人物的话语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剧作家在建构戏剧中人物的话语时,有必要对剧中人物,尤其是对话语中人物角色关系有充分透彻的认知,才能提高戏剧话语的适切性和准确性。 戏剧话语建构要与戏剧中的角色及角色之间的关系相适应。剧中所有人物的言语都假定处于一定的社会角色关系之中。戏剧话语角色关系不同,人物语言的使用情况也不一样。当整个戏剧话语的基调依角色关系而调节适当,才能达到其语用修辞效果,才能让作为旁听者的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为剧中的人物关系所牵动,为人物个性化语言所吸引。 称呼语最能反映戏剧话语中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和相互的亲疏程度,表现剧中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关系。极具张力的称呼语的使用在戏剧话语意义的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称呼语为切入点,以“权势等同”理论和顺应论为视角,可以从微观上进一步阐释戏剧话语中使用语言的的特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薇;英语戏剧话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话语策略和功能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雨民;;格赖斯的“会话含义”与有关的讨论[J];国外语言学;1983年01期

2 何自然;什么是语际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96年01期

3 宁春岩;简述美国当代理论语言学的特征及研究方法[J];国外语言学;1996年01期

4 俞东明;《言语交际中的语义:语用学导论》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4期

5 王建华;情态动词与礼貌层级[J];福建外语;1997年04期

6 刘澍心;;论话语对意图的实现[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7 刘伊俐;语用预设与跨文化语篇的理解[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边永卫;浅谈预设在戏剧语篇中的作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谭旻雁;论曹禺戏剧的语言艺术特色[J];甘肃高师学报;1998年02期

10 张明芳;;称呼语的动态使用模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张少云;话语误解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艳梅;论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莹;虚假语用预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一飞;交际目的与称呼语的顺应机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朱全红;曹禺《雷雨》言外之意的语用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聿发;;聊斋俚曲中歇后语的分布与类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刘远志,马翔宇;试论辞格的施事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张勇;从语用学维度审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4 谭姗燕;;主位推进模式与作为听力材料的人物介绍语篇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6 李永斌;;藏汉语言态度测验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7 覃江华;;典籍英译中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初探——以《论语》的六种英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凌茜;梁笑芸;;论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唐勤泉;;经验功能与翻译——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10 杨红;;浅论《红楼梦》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恬;;试论当前中文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与换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黄蓉;;从顺应论看中国宋词《虞美人》译文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陈彦;;从“剩女”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肖;;语篇衔接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6 杨慧琼;杜建华;;受众为何按照谣言而不是新闻行事?——对2010年两起地震谣言的比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虹;;警察语言的词汇特点研究[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8 苏剑;;经济学视角下的小语种语言的存亡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10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2 曹静;语篇动态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5 宫国华;国际商务信函的语域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许荣花;美国影视作品中性别语言特征的变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8 李敏;对罗斯福和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玮莹;罗长田;;不礼貌原则视角下的英汉强势愤怒话语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谢世坚;;语言非礼貌现象及非礼貌理论的完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王传奔;;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华东,俞东明;从话轮转换看权势关系、性格刻画和情节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李华东,俞东明;戏剧文体学的话轮转换量化分析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杨雪燕;话语分析与戏剧语言文体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2期

7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04期

8 俞东明 ,左进;语用模糊、会话策略与戏剧人物刻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9 冉永平;;冲突性话语趋异取向的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10年02期

10 虞锐;;言语礼貌与不礼貌:语境顺应视角分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刘成科;;关联理论关照下的话语理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韩俊平;从跨性别交际失误看性别语篇系统差异[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来鲁宁,郭萌;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5 邓琪,郭绪文;访谈节目的话语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陈毅平;;称呼语在会话语篇中的衔接作用[J];长江学术;2007年02期

7 吴云;论“言外之意”[J];昌潍师专学报;1998年06期

8 段曹林;语用行为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9 赵英玲;论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1期

10 胡壮麟;;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8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毅攀;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误解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广鲤;《少帅传奇》引人入胜[J];中国戏剧;1983年03期

2 夏元明;;论翟永明诗歌的“戏剧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E·霍罗多夫 ,高士彥;在第一幕和最后一幕戲之间[J];剧本;1957年01期

4 居思惠一;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想到的几个问题[J];人民音乐;1962年07期

5 薛宝琨;戏剧与诗意[J];中国戏剧;1977年12期

6 黄祖禧;;介绍组歌“啊,多快活”[J];人民音乐;1958年04期

7 居其宏;歌剧创作漫议[J];人民音乐;1984年06期

8 高尔斯华绥;写戏名言[J];当代戏剧;1985年06期

9 曲强;;中日围棋擂台赛[J];当代体育;1985年12期

10 紫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谈《无腿的人》结尾的戏剧性逆转[J];华文文学;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红;;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及对当代话剧的启示[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王评章;;永远的戏剧性[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杨剑龙;;以戏剧性的情节揭示反腐败的重要性——评《猫与鼠 也缠绵》[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4 韦珺;;诗的戏剧化,戏剧的诗化——论李轻松诗剧《向日葵》的创作意义[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清华;;时代的夜歌或浮世绘——关于邰筐诗歌的三言两语[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罗小凤;;城市景观呈现中的戏剧化抒情策略——邰筐《凌晨三点的歌谣》赏析[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泽林;;老团长入党记[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8 魏建;;得失之间的“戏”——郭沫若历史剧戏剧本体的再探讨[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周华斌;;原生态戏剧与视觉符号[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王正明;;川剧唢呐曲牌及其运用[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丽娜;[N];中国证券报;2011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郑若麟;[N];文汇报;2011年

3 王海艳;[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4 记者 苏娅;[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新荣;[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高艳鸽;[N];中国艺术报;2011年

7 商报记者 刘亚力;[N];北京商报;2011年

8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傅谨;[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师力斌;[N];文艺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立元 李琤;[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朱玉宁;彼得·谢弗总体戏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3 刘振华;中国古代早期戏剧巫傩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易杰;萨拉凯恩:从存在的悲剧到后现代戏剧[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5 徐文正;我国新时期三部严肃歌剧音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6 卿菁;美国百老汇“整合音乐剧”[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7 王燕;哈罗德·品特戏剧话语里沉默现象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晓剑;绘画中的本真性理想[D];浙江大学;2013年

9 魏园;庄子之道的诗化言说方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红雨;田汉建国前戏剧的民众化倾向[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一楠;电视节目:从真实中挖掘戏剧性[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3 曲德煊;早期中国电影和戏剧的交叉与分离[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丹蕊;艾略特诗歌“戏剧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徐贺;褪去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本质[D];苏州大学;2007年

6 朱丽芳;音乐剧《俄克拉荷马》戏剧与音乐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文琦;从“戏剧导演”到“戏剧导师”[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8 苗芳;教育戏剧在幼儿阶段的应用[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9 张克明;遭遇戏剧教育—幼儿园新手戏剧教师叙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亮;自律性 戏剧性和诗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3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3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b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