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逆礼貌模式建构及其在戏剧语篇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8-25 22:12

  本文关键词:戏剧对白翻译中的话轮转换——戏剧翻译研究的一项戏剧文体学案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3年

逆礼貌模式建构及其在戏剧语篇中的应用

樊倩  

【摘要】:礼貌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关于礼貌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对不礼貌的研究却鲜有关注。事实上,不礼貌也是人类交际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更是和言语不礼貌相随相伴,在戏剧语篇中尤为如此。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戏剧在文学批评和文体学领域中都是被研究得最少的。鉴于在语用学理论框架下对戏剧对话的研究还不多见,,并且现有的不礼貌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在鲍斯菲尔德(2008)和鲁丹科(2006)不礼貌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定义新名词“逆礼貌”作为“礼貌”的对立面,且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最后将该模式运用到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中进行了分析,以期丰富并扩展“礼貌”/“不礼貌”理论研究的概念范畴及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 本研究将逆礼貌话语分为两类,即“不礼貌”和“欠礼貌”。“欠礼貌”又可依据说话人的意向性再细分为“无意不礼貌”、“隐含不礼貌”、“虚假礼貌”和“礼貌缺失”。该模式的有效性也已在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中得到了验证。通过在新模式框架下对戏剧剧本《无事生非》的分析,发现逆礼貌言语的使用能够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还能带来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 本文旨在为不礼貌理论应用于戏剧对话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同时对更深层次理解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能够有所裨益。因此,本研究顺应了语言学和文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的新趋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3;I561.0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子;;策略性言语不礼貌空间建构方案的顺应性考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黄玮莹;罗长田;;不礼貌原则视角下的英汉强势愤怒话语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赖小玉;;婆媳冲突中有意不礼貌语言现象的语用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谢世坚;;语言非礼貌现象及非礼貌理论的完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王传奔;;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谢洁;;不礼貌研究路向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邵志洪;从Hamlet与Polonius的对话看会话中的“合作原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8 王雪玉;;文学语篇中的礼貌探微[J];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9 侯涛;;文学语用学视角下的戏剧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10 丁崇明;论词语叠连式不礼貌语言[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丹;任晓霏;;戏剧舞台指令翻译与人物性格刻画[J];长城;2012年02期

2 周鑫琴;姚秀梅;;英语词汇教学“石化”现象的消解研究——原型范畴理论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3 王晗;;会话含义和话轮转换在戏剧作品中的艺术效果——以《推销员之死》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4 杨乐然;周锁英;;语用学视角下析影视语言的言语行为[J];电影文学;2011年02期

5 何远秀;陈秀南;;戏剧对白翻译中的形似与神似——《卖花女》剧本对白翻译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徐本川;杨春红;张静怡;蒋小义;;礼貌话语教学中关于不礼貌效果的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1期

7 任晓霏;毛瓒;冯庆华;;戏剧对白翻译中的话轮转换——戏剧翻译研究的一项戏剧文体学案例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8 彭劲松;;外宣翻译中变译的语言顺应论阐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李健雪;杨硕;;《红楼梦》中黛玉“冷笑”的不礼貌功能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20期

10 刘风光;樊倩;;不礼貌理论应用于戏剧语篇的认知语用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进;二十世纪美国女剧作家自我书写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陈小兆;《卖花女》话语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梅美莲;小说交际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李华东;戏剧舞台指令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司建国;认知隐喻、转喻维度的曹禺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芳;顺应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孙晓宁;用合作原则分析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会话含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亚丽;从不礼貌理论的角度分析《哑巴侍者》中的不礼貌[D];西北大学;2011年

4 徐本川;《无事生非》中话语的(不)礼貌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5 张静怡;人际关系管理视域下的中国在校大学生言语不礼貌现象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6 孙敏;面试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会话分析与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美群;《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会话含义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转;从话语系统角度解读戏剧《毛猿》[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郝巍魏;词汇义偏离的认知语用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高丛;顺应—关联模式视角下《雷雨》中的言语不礼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世坚;;莎剧中的称谓语及其翻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谢世坚;;中外三部莎士比亚词典对比[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侯涛;俞东明;;戏剧话语:语用建构和文体认知——基于《雷雨》的研究之一[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郭鸿;语用学的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5年05期

5 邵新光;;反语的语用特征及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6 刘国辉;言语礼貌·认知期待·语境文化规约[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7 刘素英;;中西戏剧的“戏剧性”比较[J];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8 陈海庆;;文学语篇的语用学阐释:互动性及其取效行为[J];外语教学;2009年01期

9 左进;俞东明;;荒诞与解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的二元对立[J];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10 杨雪燕;话语分析与戏剧语言文体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红娥;模块阅读教学法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任育新;;从关联理论看语篇语境效果的取得[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王冰营;姚岚;;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梁亚冰;;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篇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8年29期

5 胡壮麟;语音系统在英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6 刘喜文;谈谈具有语篇纽带作用的省略结构[J];大学英语;1995年04期

7 邹爱民;语篇结构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福建外语;1995年Z1期

8 何高大;语篇理论与语篇分析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电化教学;1997年03期

9 张琦;语篇的连贯、衔接及英语阅读教学[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10 赵敏;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志成;;比较翻译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毛浩然;徐赳赳;;Widdowson和“前语篇”概念——《语篇,语境,前语篇——话语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介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天文;;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评美国新闻期刊对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高路;黄贤军;莫静清;杨玉芳;;汉语文本语篇语句焦点的确定[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兰;;浅谈英汉习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振华;;交叉质询双方的语言优势——辛普森案法庭语篇的“情态”分析[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10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九中学 于长保;[N];天津教育报;2011年

2 夏涵冰;[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贵阳市经贸学校 张敏;[N];经济信息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何国庆;[N];湖南日报;2011年

5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永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古和敏;[N];四川政协报;2003年

7 石子;[N];中国保险报;2006年

8 郭爱莲(作者单位:郑州航院外语系);[N];驻马店日报;2006年

9 向琼;[N];经理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茵 刘心国 高爱华 姜健;[N];牡丹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春燕;对话语篇的整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蕾;英汉大众经济语篇中奥运经济的隐喻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琳;汉语普通话语境下学前幼儿语言叙事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王继楠;英汉左偏置句式的句法语篇界面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史成周;汉语叙事性语篇和描述性语篇中的信息包装[D];山东大学;2011年

7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徐健;衔接、语篇组织和连贯[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璐;语篇递模式在大学英语四级阅读理解教学中应用的实验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瑞丽;从系统功能角度阐释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尤静;英文编者按中的话语主题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刘大稳;介入理论视角下新闻评论语篇中评价性语用标记语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成方;语篇的宏观等级分析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陈寅晓;网络英文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的体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沈燕;学术语类英语语篇模块标注的理论整合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盖黎莉;语篇中的互动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吴玲芳;提高学生语篇阅读能力之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范志红;评价理论视角下英语商业广告语篇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戏剧对白翻译中的话轮转换——戏剧翻译研究的一项戏剧文体学案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3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03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a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