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从关联理论看戏剧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策略

发布时间:2016-09-08 10:11

  本文关键词:从关联理论看戏剧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年

从关联理论看戏剧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策略

陆晓华  

【摘要】: 作为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翻译的研究并未能像诸如小说和诗歌翻译研究那样深入和广泛。戏剧同时也是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媒介,戏剧中的文化因素对于戏剧的理解和欣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渠道和方式,戏剧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而戏剧又深深植根于文化中,对于跨文化的戏剧翻译而言,如何解决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影响着戏剧翻译的成败,尤其是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省现象更是给戏剧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引入了关联理论,视戏剧翻译为双重明示-推理交际的动态过程,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解释文化缺省现象,探讨了其在戏剧文本翻译中的补偿策略。 戏剧既是一门文学艺术又是一种表演艺术,这是由戏剧的二元性决定的。那么戏剧翻译应该以读者为中心呢?还是以舞台演出为中心?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在第一章中简单介绍了戏剧这一综合性艺术的特点及其与其它文学样式间的区别,接着回顾了国内外对于戏剧翻译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戏剧翻译无论是以读者为中心还是以舞台演出为中心都有失偏颇。本文作者认为除了案头剧(closet drama)外,原戏剧作者创作时必然兼顾作品最终搬上舞台后的效果,同样地,戏剧翻译时,译者在为读者考虑之外也应为戏剧剧本将来搬上舞台后的效果作整体考虑。因而,本文作者认为好的戏剧文本翻译应同时具有可读性和可演出性。 本文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介绍了格特(Ernst-August Gutt)对于在翻译研究中引入关联理论的必要性,并指出翻译作为双重明示-推理交际的动态过程中,译者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既要对原文做出正确的理解和推理,找出最佳关联,又要正确判断目的语受者的认知环境及其对于原文的期待,在各种可能的版本中选出与原文最佳关联的一个,在目的语中让目的语受者也能够感受到并建立起这种关联,并由此获得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在关联理论翻译中认知环境的差异以及各文化之间的差异都给在翻译中做出正确推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本文第三章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入手,强调翻译时必须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由于不同语言之间交流存在着文化差异,从而出现文化缺省现象。在这一章中,作者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化缺省的形成机制及其组成内容,并列举了由文化缺省现象而造成的交流失败情况。 在第四章中,作者首先结合关联理论和戏剧自身特点探讨了戏剧中文化缺省现象的成因,在欣赏戏剧翻译作品时,获得最佳关联时的语境效果,即目的语受者在花费最小的努力之下获取足够多的语境效果。接着,本文作者着重探讨了戏剧文本翻译中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并提出六种补偿策略及其优缺点,同时分析了中英文戏剧杰作《茶馆》及《推销员之死》中的文化缺省补偿的翻译实例,借此来验证六种补偿策略的可行性。最后总结全文。 诚然,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仅仅触及了戏剧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这一小部分,戏剧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希望无论是翻译理论家还是翻译实践家在将来的研究中能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戏剧翻译,为跨文化交流事业添砖加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315.9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7
  • Abstract7-9
  • 摘要9-10
  • Introduction10-13
  • Chapter 1 Literary Review of Drama Translation Studies13-22
  • 1.1 Definition of Drama13
  • 1.2 Dualistic Nature of Drama13-15
  • 1.2.1 Difference between Drama and Other Literature Genres13-15
  • 1.2.2 Features of Drama Language15
  • 1.3 Reviews on Drama Transl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15-21
  • 1.3.1 Drama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15-18
  • 1.3.2 Drama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West18-21
  • 1.4 Drama Translation: for Page or Stage21-22
  • Chapter 2 Relevance Theory and Translation22-36
  • 2.1 Basics of Relevance Theory22-28
  • 2.1.1 Communication as an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22-24
  • 2.1.2 Cognitive Environment & Mutual Manifestness24-25
  • 2.1.3 Contextual Effects and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25-28
  • 2.2 Relevance Theoretic Account of Translation28-36
  • 2.2.1 Gutt’s Framework28-31
  • 2.2.2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31
  • 2.2.3 Translation as an Act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31-34
  • 2.2.4 Roles of Translator and Receptor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34-36
  • Chapter 3 Cultural Default and Relevance Theory36-51
  • 3.1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36-38
  • 3.2 Cultural Default and Relevance Theory38-44
  • 3.2.1 Definition of Cultural Default39-41
  • 3.2.2 Mechanism of Cultural Default41-44
  • 3.2.2.1 Schema Theory41-42
  • 3.2.2.2 Relevance Theoretic Account of Cultural Default42-44
  • 3.2.2.3 Communication Failure Caused by Cultural Default44
  • 3.3 Constituents of Cultural Default44-49
  • 3.4 Approaches to Cultural Compensation in Translation: Foreignization49-51
  • Chapter 4 Strategies in Cultural Default Compensation in Drama Texts Based on51-71
  • 4.1 Cultural Default and Drama51-52
  • 4.2 Strategies to Compensate Cultural Default in Drama Text Translation Based on RT52-71
  • 4.2.1 Contextual Effects in Appreciating Drama Texts53-54
  • 4.2.2 Cultural Default Compensation Strategies54-58
  • 4.2.2.1 Cultural Transplantation54-55
  • 4.2.2.2 Cultural Annotation55
  • 4.2.2.3 Cultural Amplification55
  • 4.2.2.4 Cultural Substitution55-56
  • 4.2.2.5 Cultural Generalization56-57
  • 4.2.2.6 Cultural Deletion57-58
  • 4.2.3 Illustrations from Teahouse and Death of a Salesman58-71
  • Conclusion71-73
  • Bibliography73-7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丽;从关联理论看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熊婷婷;;论巴斯奈特的戏剧翻译观[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卢杨,任静生;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重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孟建钢;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的解释力[J];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01期

    4 成祖堰;从关联理论看翻译中的三元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岐路[J];现代外语;1987年02期

    6 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年03期

    7 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年03期

    8 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远志,马翔宇;试论辞格的施事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梁艳;;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及其融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彭家法;;照应解释的主要困难和新的解决方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詹全旺;心与物的对抗,灵与肉的冲突——评精神悲剧《欲望号街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欧阳利锋,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张蓊荟,沈晓红;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陆荣荣;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彭家法;;照应的一般模式及其语用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谢竞贤;梅德明;;隐喻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张礼,衡桂珍;广告语与前提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从顺应论看中国宋词《虞美人》译文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陈彦;;从“剩女”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贺君婷;;从语用学的角度谈谈幽默语篇[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鲍德旺;杨士超;;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之解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顾云青;;运用猜词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6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7 鹿学军;;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译英错误分析:语用负迁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8 吴红;;在语篇教学中加强语用观的培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陶原珂;;语义解释和语境解释的分合与配置——以法汉词典和英汉词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许玉军;;从礼貌准则看汉英语言文化的语用差异和对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杜新宇;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卫青;农村高中英语词汇习得语境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晓诗;幽默广告语言的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婷婷;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分析林译《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汪亮;对比研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杜小燕;中英间接抱怨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玉婷;汉语会话他启自修型修正的互动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伟;田纳西·威廉斯:我是人文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敏;试论英汉典故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洪涛;《红楼梦》的典故与跨文化翻译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邓正君;关联理论对文化缺省及其翻译重构的解释力[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王大来;;从作者艺术动机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方法[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5 于涛;;关联理论关照下文学作品的重译——以David Copperfield的翻译为例[J];外国语言文学;2009年01期

    6 陈卫斌;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的界定及规避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卢杨,任静生;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重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黄国文;对唐诗《寻隐者不遇》英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田德蓓,胡朋志;称谓语翻译的文化接受视角——《红楼梦》英译本与《京华烟云》中部分称谓语使用对比分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晏小花,刘祥清;汉英翻译的文化空缺及其翻译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波;唐诗中典故的英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郑意长;《儒林外史》英译本中“文化缺省”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昂;关联理论与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史江静;语篇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魏藏锋;翻译中的文化失衡[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邓正君;从关联理论看文化缺省及其翻译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姚瑶;从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看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意识文化信息的传译[D];苏州大学;2004年

    8 林瑞兰;语言文化空缺与翻译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莉;《儒林外史》中文化词的英译[D];安徽大学;2005年

    10 王军平;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水龙;关联理论视角下网络软新闻标题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传经;交际模式述评[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2 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J];外语教学;1992年01期

    3 张新红;社会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4 曲卫国;也评“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5 何自然;Grice语用学说与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4期

    6 陈兴仁;心智与关联[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7期

    7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8 冯之林;翻译句法学的一个理论框架[J];现代外语;1995年04期

    9 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年03期

    10 张新红;汉语立法语篇的言语行为分析[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敏,刘绍龙;中国英语学习者所犯的"缺省"和"冗余"两类错误的调查报告——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03期

    2 曾利沙;论文本的缺省性、增生性与阐释性——兼论描写翻译学理论研究方法论[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3 赵彦春;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对翻译缺省问题的关联论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牛冀莲;牛芳;杨红;;英语课堂练习的艺术[J];青年文学家;2009年06期

    5 杨华芬;;关联理论对翻译中的缺省和文化移植现象的解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9期

    6 翁林颖;;关联翻译论中谚语英译的缺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陈全献;周云锐;;关联理论对《红楼梦》人名双关语翻译的解释力[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林玉娟;;词素变异的缺省及其成因[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阮红波;;汉英旅游翻译中文化信息缺省现象探微[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徐伟彬;;论语义的形态缺省与涵义补偿[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寿南;;法律视野中的缺省论证[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刘肃;陈振雨;匡瑞霞;王志国;王昌;陈璐;;男性会阴部Bowen病的整形外科治疗[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弓肇祥;季冠芳;;哲学逻辑的几个理论问题[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郭朝晖;赵立群;;现场总线在数字式直流传动系统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有色金属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东矗;金小丽;;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体会[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倪向贵;俞斐;刘云平;;MTS试验技术若干问题判断与解决[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赵来程;;DECnet-VAX网络文件访问中磁盘拥塞及解决方法[A];第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8 龚俊;鲍曙明;殷守敬;赵祥生;;时空数据分析中的多阶模型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冯杰;;试论DECnet网络的安全性管理[A];第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3年

    10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 王志军;[N];电脑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维波;[N];中国证券报;2001年

    3 马宏敏;[N];中国文化报;2002年

    4 河北 周国卿;[N];电脑报;2002年

    5 ;[N];网络世界;2004年

    6 王志军;[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7 田松;[N];南方周末;2007年

    8 田文军;[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9 江苏 阿志;[N];电脑报;2001年

    10 丁大勇;[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军;信任、缺省与偶在[D];复旦大学;2008年

    2 夏军;《说文》会意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袁博;集成电路设计中乘法器的低功耗算法与实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赵鸣;汉语等级含义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刘奋荣;非单调推理的逻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王拥军;需求工程中的不确定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张小明;基于分布对象的异步消息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10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庆;中文缺省识别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熊菊香;突显理论视域下的缺省默认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磊;缺省语义学框架下的话语理解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曾理平;英语国家学生“数量名结构”中量词缺省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耀庭;缺省语义学模式下的话语交际意义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3年

    6 刘学敏;中国学生所犯的缺省和冗余两类错误的语料库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7 江珉;翻译中的认知语境[D];浙江大学;2006年

    8 郑芳;论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适用性[D];广西大学;2006年

    9 陈佳;英译汉中经验省略的认知透视[D];江苏大学;2008年

    10 邹旭;现代汉语领属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从关联理论看戏剧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1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1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c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