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3 22:22

  本文关键词: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4年

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研究

国健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转型社会的冲击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传承和发展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刻不容缓。 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最真实、最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价值的原生信息记录。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的理论,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有效管理,是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学界对此问题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制约了实践领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艺术档案管理研究成果,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进行了专题研究,以期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论文在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论文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论文采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案例研究法开展专题研究;在第2章中,论文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概念、内容及范围、特点及属性、档案管理原则进行了论述,论文提出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在宏观上主要包括原生类档案和衍生类档案两部分,在微观上分为戏剧艺术表演档案、戏剧艺术研究档案、戏剧艺术管理档案、戏剧项目申遗档案、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等6个部分。并提出了该档案具有综合性、独立性、成套性、复用性的特点,认为档案管理应该坚持统一领导、“分级、分单位管理”、依“项”建档、真实完整的原则。并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中存在的7个问题;在第3章中,论文分别从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收集方式及归档范围,整理的程序及方法,鉴定及保管,利用及编研,信息化建设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论述,针对各环节的有关概念、内容、步骤及管理要求都进行了研究探讨。论文认为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来源特征表现为来源广泛、地域性强、灵活性高。档案的主要收集方式包括档案征集、档案接收、史料挖掘、接受捐赠、有偿购买、寄存保管等6种方式。论文提出该类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综合性材料、戏剧表演材料、戏剧艺术研究材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等4大类,对每类的归档范围都进行了具体罗列。在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整理上,论文认为应该坚持“以剧目为单位、依项建档”、“有机联系”、“灵活处理”、“分级、分单位整理”等4项原则。并按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创建了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全宗的编制模型。在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利用研究上,认为档案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提供内部阅览、外部借阅服务”、“制发戏剧艺术档案复制品”、“组织戏剧艺术展览”等3种方式。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论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软件的研发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的设计与推广等3个模块进行了总结。在第4章研究展望部分,主要分析了论文的研究不足之处,对该领域当前的研究进行了反思,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2;G2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庆;石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档案特藏[J];北京档案;2009年06期

2 何永斌;;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中的几对关系[J];北京档案;2009年06期

3 谭必勇;张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档案管理;2011年02期

4 孙展红;;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J];黑龙江档案;2009年03期

5 赵林林;王云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征和意义[J];档案与建设;2007年12期

6 彭毅;;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J];档案与建设;2009年01期

7 王云庆;赵林林;;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其保护原则[J];档案学通讯;2008年01期

8 赵爱国;王云庆;;法制化框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控制问题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年04期

9 王云庆;陈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警惕档案机构边缘化[J];档案学通讯;2011年01期

10 韩英;章军杰;;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开发[J];档案学通讯;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创明;龚义建;;楚国历史文化数字化研究平台构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仇芮珍;王成兴;;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独特地位及途径[J];北京档案;2009年06期

3 王云庆;石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档案特藏[J];北京档案;2009年06期

4 李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在城市文化旅游中的作用[J];北京档案;2009年10期

5 倪永宁;徐拥军;;档案机构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北京档案;2011年08期

6 徐拥军;谭必勇;张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研究述评[J];北京档案;2011年11期

7 王云庆;魏会玲;;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档案的重要性[J];北京档案;2012年02期

8 徐拥军;王薇;;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应增强五种意识[J];北京档案;2012年02期

9 吕鸿;;基于三馆协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整合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年03期

10 郑晓彤;;信息网络时代淄博陶瓷艺术档案利用宣传新思路[J];山东陶瓷;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永和;;论《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第31条的保护对象及其制度设想[A];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梅;云南傣族贝叶档案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赵德美;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子志月;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石岩;论舞台艺术的生产与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5 李致伟;通过日本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探讨日本经验[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6 朱明清;木版水印技艺的保护和传承[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7 王玉坤;戏曲电视节目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隽;我国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艾比布拉·阿布都沙拉木;刀郎人—对维吾尔族一个特殊文化群体的人类学考察[D];兰州大学;2014年

10 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一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梦薇;蔚县剪纸商业化生存发展经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翟燕;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苗利莉;辽阳民间鼓乐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金文杰;档案工作参与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刘颖奇;城市紫线划定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7 王利肖;《单弦牌子曲资料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王文静;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易文君;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安静;黔西北彝族民间歌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庆;赵亚敏;;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北京档案;2006年09期

2 何永斌;;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中的几对关系[J];北京档案;2009年06期

3 杨红;;档案部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J];北京档案;2011年03期

4 王天祥;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与困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于宏敏;;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档案工作[J];档案管理;2006年06期

6 朱伶杰;;世界遗产活动与档案[J];档案与建设;2006年04期

7 王云庆;万启存;;守护精神家园——谈档案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J];档案与建设;2007年02期

8 赵林林;王云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征和意义[J];档案与建设;2007年12期

9 邹吉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的紧迫性[J];档案与建设;2008年09期

10 彭毅;;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保护[J];档案与建设;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蒲兰;[N];成都日报;2009年

2 闵文轩;[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徐涟;[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覃美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丽华;慕容慧;尚铁英;王春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用户服务模式构建——以高校图书馆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artha Demas;;中国遗址保护的准则: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工具(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左兴玲;杨振全;;双遗并重 形神一体——云南文庙保护和重建之基本理念[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Stephen;陈泽成;;人类遗产再利用的本质与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王伟章;;昆仑文化的研究现状与前景[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5 冯骥才;;在节日中享受我们的节日文化[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6 谢志远;;农业博物馆对无形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的利用[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孙红;;浅议有效推进我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着力构筑精神高地[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青岛崂山银龄生态养生院简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王光文;;草原文化资源产业化项目管理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10 邱羿;朴玉顺;;高句丽建筑墙体特征[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志磊;[N];经济视点报;2010年

2 景骞;[N];中国文物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赵晓林;[N];济南日报;2011年

4 彭俊玲 北京印刷学院图书馆馆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姚惠怡 程玮坚;[N];东莞日报;2011年

6 国家文物局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记者 徐蕊 通讯员 邢晓丽;[N];渭南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龙卿;[N];焦作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莫俊;[N];南宁日报;2011年

10 曾国祥;[N];中国文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庆;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林;黔东南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尚书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王珊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年

4 李司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条约保护的冲突与协调[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朱丹;沙湾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靖;城市建设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国健;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曹伟伟;浅谈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D];安徽大学;2014年

9 孙雅坤;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10 黄若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9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