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浅析元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20 19:08

  本文关键词: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尾的多维透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06年

浅析元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机制

孙丽  

【摘要】: “大团圆”是我国古典文学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大量的出现在我国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对于戏曲小说中的“大团圆”现象,不少人也曾进行过探讨,他们对“大团圆”结局的态度褒贬不一,总的来讲,人们更多的是对大团圆所反映出的国民性的弱点持否定态度。 元代的戏剧大多以大团圆结局,受冤者总能在皇帝或清官的帮助下平冤昭雪;书生们也总能克服重重障碍,考中状元,一举成名,才子佳人共庆团圆;或在亲朋、鬼神的帮助下使好人得到好报,坏人受到惩罚。这种大团圆结局一方面符合在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共同作用下的伦理文化,符合广大民众扬善惩恶的道德信念和他们实用理性基础的社会心理,从而易于被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这种大团圆结局也与元代剧作家的特殊心理有关,他们以描写大团圆结局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安慰自身的伤感、失望等复杂心情。 所以本文作者认为我国元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局,体现了中华民族“有情人终成眷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观和“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审美观。本文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严格稳固的宗法制度、无处不在的伦理文化、扬善惩恶的道德信念、实用理性基础的社会心理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元代戏剧大团圆结局产生的文化心理机制,从而得出了我国元代戏剧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必然产物的结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7.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1 元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分类9-15
  • 1.1 圣断明冤式9-10
  • 1.2 金榜题名式10-12
  • 1.3 亲朋相助式12-13
  • 1.4 鬼神显灵式13-15
  • 2 天人合一与宗法制度15-23
  • 2.1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15-18
  • 2.2 严格稳固的宗法制度18-23
  • 3 伦理文化与道德信念23-32
  • 3.1 无处不在的伦理文化23-26
  • 3.2 扬善惩恶的道德信念26-29
  • 3.3 实用理性基础的社会心理29-32
  • 结语32-33
  • 注释33-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9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3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雪梅;论“三言”的“中和之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旦;古典戏曲中的“大一统”意蕴[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琴;大众品位与中国古典戏曲大团圆结局浅论[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万晓高;中国悲剧“大团圆”结局的文化蕴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陈才训;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尾的多维透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雷庆翼;儒家中和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杨兴华;“大团圆”模式的儒学渊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6 张义光;论元杂剧的婚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7 徐香;中国古典悲剧的伦理性特征[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刘莉;“大团圆”审美心理成因新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王玉兰;“气”与“团圆之趣”——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结局探因[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10 王宝琴;对中国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的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恒展;已始“有意为小说”——《幽明录》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2 黄洽;《画皮》心解[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3 王恒展;《东阳夜怪录》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4 沈天水;唐人小说与唐代婚姻法[J];蒲松龄研究;2004年04期

    5 邵吉志;六十多年来蒲松龄俚曲研究概述[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6 王光福;聊斋鬼狐源[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7 李军锋,王恒展;简论宋元话本小说对《剪灯新话》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8 刘伟;试论《任氏传》狐意象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9 王昕,付建舟,王剑萍;略谈清末民初的“新聊斋”[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10 刘富伟;;胡适蒲学研究的理论反思[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永萍;;“家国同构”与妇女性别角色的双重建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的国家与妇女[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耿文婷;;电视晚会的文化美学解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韦大文;;《黄帝内经》中“味”与气、阴阳、五行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杨泰峰;;影响非洲现代化的因素浅析[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5 李劲松;李林杰;;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超越——以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涵义与目标为中心的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凌飞;丁桂芳;;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对电影《花腰新娘》的人类学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杨金杰;;云南经验:民族文化保护区的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链的衔接[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8 黄孙庆;唐德海;;改革开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时平;;关于中国海洋军事文化基本内涵的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甦;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莹莹,李平;从观众角度解读中国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局[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月杰;;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试论冯梦龙的情理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赵凯;;元明清悲剧审美三题[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4 邓作惠;;中和:中国古代文论审美追求的极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刘荣琴;大众品位与中国古典戏曲大团圆结局浅论[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李双华;冯梦龙与话本小说的雅化[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汪玢玲,罗丛秀;“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J];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04期

    8 游友基;冯梦龙论“情”[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年05期

    9 赵维国;论心学思潮与冯梦龙的情教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贾利亚;儒家思想同市民意识的冲突和融合──冯梦龙“三言”之本来面貌说要[J];黄冈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维娟;元杂剧作家的女性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群;论李渔戏曲的商品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晗曲;冯梦龙的文化行为与文化人格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子燕;中国古典小说叙事方式的转变及其文化意义[J];当代电影;1991年05期

    2 雷庆翼;儒家文化中“和”的哲学意义[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3 雷庆翼;“中”、“中庸”、“中和”平议[J];孔子研究;2000年03期

    4 林荣芹 ,杭巧;中国戏曲“大团圆”的理性审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5 范丽敏;中国古典悲剧价值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3期

    6 高益荣;论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J];文史哲;2003年05期

    7 危磊;中国艺术的尚圆精神[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5期

    8 张运华;先秦气论与中国古代文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9 王季思;;悲喜相乘——中国古典悲、喜剧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蕴[J];戏剧艺术;1990年01期

    10 黄荣志,徐正英;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J];殷都学刊;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杰;;试析中国古代戏剧的团圆结局[J];四川戏剧;2006年06期

    2 佚名;;臨陣扭計觸怒黄百鸣 钟丽缇易角邊緣投降[J];音乐世界;1999年01期

    3 顾金春;浅议解放区小说创作大团圆结局[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秦喜清;;《潜伏》的结局到底想说什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3期

    5 董文桃;;试析越剧《碧玉簪》的日常生活叙事及其美学意义[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王逢鑫;;跟王老师学英语 “善始善终”怎么译?[J];英语沙龙(初级版);2008年12期

    7 刘正志;;给力的收官之作《最强喜事》[J];大众电影;2011年05期

    8 孙述圣;;王实甫《西厢记》的结局与第五折存在的合理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Sophia Jansson;菜菜;;小孩子,大孩子,姆明的孩子[J];疯狂英语(中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建舜;;赵树理小说的美学风格[J];学术论坛;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川鄂;;当下中国三类都市题材文学之我见(发言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胡润森;;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悲剧史上的地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彭吉象;;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纵丽娟;;戏剧研究之于草原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潮白;[N];南方日报;2008年

    2 蒋方;[N];中国矿业报;2003年

    3 蒋方;[N];中国企业报;2003年

    4 刘新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蔡焜;[N];文艺报;2006年

    6 叶传龙;[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罗晓汀;[N];亚太经济时报;2008年

    8 ;[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吴龙贵;[N];工人日报;2007年

    10 杨火虫;[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晓萍;中国古典戏曲品评观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金慧子;韩中巾帼英雄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建明;包公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浅析元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邬璟璟;论莎士比亚戏剧中大团圆结局的“不圆满”[D];复旦大学;2010年

    3 叶毓;中西悲剧结局之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意如;中英小说中的市民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怡;从十大古典悲剧看中国古典悲剧的悲剧性[D];兰州大学;2007年

    6 曹爱;《长生殿》叙事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建舜;用生命和信念耕耘“农民文学”的沃土[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振娇;第四类女性形象[D];苏州大学;2005年

    9 宋昕;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腐文学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姜彤;打破美妙的幻梦[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尾的多维透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3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