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论田沁鑫戏剧作品诗化意象的舞台呈现

发布时间:2017-03-10 15:44

  本文关键词:剧作与舞台:田沁鑫戏剧的多重透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云南艺术学院》 2014年

论田沁鑫戏剧作品诗化意象的舞台呈现

袁媛  

【摘要】:纵观当今中国剧坛,话剧女导演屈指可数,像田沁鑫这样一位编剧和导演相结合的艺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田沁鑫导演对艺术的感受力非同寻常,再加上他的成长经历和学习历程,她能有效的把中西方戏剧艺术相结合起来,使她的艺术创作道路走向国际化,特别是在话剧的舞台呈现上,她对肢体的表达,有着独树一帜的要求与运用。在舞台创作上有着登堂入室的艺术造诣。田沁鑫的话剧作品中,舞台设计十分简练,她更多是运用对其灯光的处理,来展现她舞台空灵的诗化意境的表达。她对剧作中的人物感情要求得十分严苛,演员们需要对感情进行合理化的控制与适度的表现,从而达到戏剧诗的艺术境界。田沁鑫的剧本创作中,十分尊重原著作者的思想,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挖掘以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对传统经典重新解读的过程中,也展现了她对作品现代意识的强烈诉求。田沁鑫善于通过历史重构来关照当下现实,并利用舞台灯、服、道、效、化等各种舞台元素的表现手段来完成作品诗化意象的舞台营造,使戏剧的深刻内涵与外在的诗意表述得以有效整合。最后,她嫁接了传统的文化艺术,把其精华揉进自己的原创里,通过导演的二度创作呈现于舞台之上。展现她对诗化意境这一审美的追求。本文通过田沁鑫突出的舞台作品,结合其个人专著,进行其讨论与分析。 总结,在戏剧艺术发展欣欣向荣的今天,田沁鑫在诗化意境的舞台呈现上展示了她自身对艺术的认识,这也是她在创作中尤为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田沁鑫通过话剧的呈现,让渐渐淡出人们的历史文化又重新进入观众的视野,她不忘初心,把传统与现代有效的结合起来。把她对诗化意境的执著追求发挥到了无以复加,从而也体现了她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在我国博大渊远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和找寻着她的创作灵感。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超青;;“史”与“诗”的交融——论田沁鑫戏剧的诗史意味[J];当代戏剧;2006年04期

2 赵光平;;谈《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话剧改编[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2期

3 刘健芝;《生死场》观荣辱[J];读书;1999年10期

4 ;关于话剧《生死场》[J];剧本;2000年02期

5 解玺璋;历史的紧张与历史的超越——谈两版《赵氏孤儿》的不同文化指向[J];中国戏剧;2003年12期

6 王翠艳;;在“参差的对照”中帮张爱玲完成一种表达 评国家话剧院版《红玫瑰与白玫瑰》[J];中国戏剧;2008年03期

7 戴婧婷;田沁鑫:我用传统反思当下[J];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39期

8 胡志毅;剧作与舞台:田沁鑫戏剧的多重透视[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简兮;悲情何来?——田沁鑫戏剧创作中的潜意识[J];艺术评论;2004年06期

10 单元;契合与创造——话剧《生死场》之我见[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叶虎;中西悲剧精神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8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陈虹;;试论《周易》的美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胡友峰,岳介先;美学研究的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永萍;;“家国同构”与妇女性别角色的双重建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的国家与妇女[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耿文婷;;电视晚会的文化美学解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7 陈蓦;;艺术消费:超越纯娱乐的审美再创造——莱辛剧评的现实意义[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8 吴皓;;戏剧与人生同在启蒙与前瞻并行——《汉堡剧评》的复调结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9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郑贤军;;论《送菜升降机》中的玩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陈哲;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田京;中国戏剧戏曲表演中对于动情点的诠释及其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健;论中国当代戏剧精神的萎缩[J];中国戏剧;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潜;;我做戏,因为我感恩 访话剧《风华绝代》导演田沁鑫[J];上海戏剧;2012年05期

2 戴婧婷;田沁鑫:我用传统反思当下[J];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39期

3 简兮;悲情何来?——田沁鑫戏剧创作中的潜意识[J];艺术评论;2004年06期

4 胡志毅;剧作与舞台:田沁鑫戏剧的多重透视[J];戏剧文学;2005年03期

5 胡志毅;剧作与舞台:田沁鑫戏剧的多重透视[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胡志峰;;田沁鑫话剧的悲剧气质[J];戏剧文学;2006年02期

7 胡谱忠;;田沁鑫戏剧里的萧红与张爱玲[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12期

8 高音;;田沁鑫的文化态度与“国家至上”的舞台想像[J];中国戏剧;2011年03期

9 胡谱忠;;田沁鑫戏剧的文化结构[J];新世纪剧坛;2012年04期

10 应妮;;田沁鑫在中国当导演,你得有点名声[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悦;[N];中国艺术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赵爽;[N];北京日报;2001年

3 田慧杰;[N];开封日报;2008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于雪;[N];深圳商报;2010年

5 彭杭;[N];大连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徐馨;[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学良 实习生 班晓勍;[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谷海慧;[N];文艺报;2013年

9 记者 吴丹;[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刘淼;[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白骏;田沁鑫戏剧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启示[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2 喻路;田沁鑫创作论[D];厦门大学;2014年

3 井明乾;一种现代戏剧的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段荣华;残酷与暧昧[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娇;论田沁鑫“中国式”戏剧的美学追求[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袁媛;论田沁鑫戏剧作品诗化意象的舞台呈现[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7 何叶;田沁鑫戏剧艺术评析[D];清华大学;2006年

8 夏潜;“残酷”的对话[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剧作与舞台:田沁鑫戏剧的多重透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0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0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