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融豫剧生行唱腔于民族男高音唱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20:03

  本文关键词:融豫剧生行唱腔于民族男高音唱法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民族声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不断总结汲取各民族的声乐发声和演唱的技巧与经验的同时,又吸收了美声唱法的发声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声乐演唱体系。虽然经过长期的演变,但是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这一体系仍有一些局限性。我认为应该在学习西方美声发声方法的基础上,,更多的灵活地吸收我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唱艺术,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诠释民族声乐作品,完成演唱。而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戏曲演唱中,豫剧唱腔主要特点是吐字清晰,唱腔优美,舞台表演精准大方,易为广大听众接受。豫剧的吐字行腔韵味很有讲究,在训练时要大声地念白,拖长腔,这样才能打开喉咙,音色也得到很好的锻炼。我认为这些为民族声乐的演唱提供了近距离的参考与借鉴。为了防止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声音过于单一化,舞台上演唱时的呆板化,使歌者能成为神情兼备,独具特色的演唱者,加强对戏曲唱腔的学习和研究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豫剧生行 唱腔 民族男高音 唱法 借鉴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2;J617.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前言6-7
  • 一、河南豫剧7-11
  • (一) 河南豫剧的由来及发展7-8
  • (二) 河南豫剧的角色行当8
  • (三) 河南豫剧的名家名段8-10
  • (四) 河南豫剧生行10-11
  • 二、民族唱法11-16
  • (一) 民族唱法界定11-16
  • 1、民族唱法的概念11
  • 2、民族唱法的风格性及特点11-16
  • 三、融豫剧生行唱腔于民族男高音唱法16-23
  • (一) 融合的必要性16-19
  • 1、豫剧生行和民族男高音名家名段给我们的启示16-19
  • 2、融合的重要意义19
  • (二) 怎样融豫剧生行唱腔于民族男高音唱法19-23
  • 1、继承戏曲唱法促进歌唱者演唱能力19-20
  • 2、全而学习戏曲提高歌唱者的舞台塑造力20-21
  • 3、学习不同传统形式促进演唱风格的鲜明化21
  • 4、融合后形成独特音色演唱的重要性21-23
  • 结语23-24
  • 参考文献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平安;;“新豫剧主义”[J];东方艺术;2005年18期

2 于钟;陈丹丹;;关于民族唱法声情交融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7期

3 孙玉柱;;豫剧唱腔在民族声乐唱法中的借鉴[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4 张红蕾;试论豫剧新歌的兴起与发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翟娟;;河南豫剧概述[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9期

6 张媛;;论河南豫剧唱腔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0年09期

7 靳银才;河南豫剧唱腔音乐探微[J];中国音乐;2001年04期

8 张平,张永杰,白柱;河南豫剧唱腔韵味浅探[J];中国音乐学;1996年S1期

9 卞强;;民族唱法声乐教学浅说[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果;21世纪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现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学军;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的继承与借鉴[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婷婷;谈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形象塑造[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融豫剧生行唱腔于民族男高音唱法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56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3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