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从媒介变化看《白蛇传》的嬗变及其原因

发布时间:2017-03-27 00:05

  本文关键词:从媒介变化看《白蛇传》的嬗变及其原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具有“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美称的《白蛇传》,是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其传播历经了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直至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在其传播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些变化,我们才能在今天的舞台或银幕上看到成熟而精彩的《白蛇传》作品。 《白蛇传》作为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是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对于《白蛇传》嬗变原因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哲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而从媒介传播角度研究其嬗变及其原因的还较少。因此,笔者主要从媒介角度出发,分析《白蛇传》嬗变的原因。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研究现状主要放在绪论部分进行阐述;论文第一章主要从《白蛇传》舞台传播的媒介特点出发研究《白蛇传》发生的演变,说明舞台传播过程中文本的重要性;第二章和第三章从《白蛇传》电子传播的媒介特点出发研究其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演变,说明电子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舞台所不具备的奇观化、复杂化、技术化等特点,才导致了《白蛇传》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演变;第四章研究的是《白蛇传》传播过程中演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媒介变化导致的变化,二是大众文化时代的传播特点导致的变化,三是社会因素导致的变化。
【关键词】:《白蛇传》 媒介 传播 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805;G20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9
  •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7
  • 二、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7-8
  • 三、 文献综述8-9
  • 第一章 舞台媒介对《白蛇传》的影响9-16
  • 第一节 《白蛇传》舞台传播的历史9-10
  • 一、 《白蛇传》故事起源9-10
  • 二、 田汉与京剧《白蛇传》10
  • 三、 田沁鑫与话剧《青蛇》10
  • 第二节 舞台传播的演变10-16
  • 一、 京剧《白蛇传》的演变10-13
  • (一)时长的有限性使剧情更集中11-12
  • (二)舞台时空的虚拟性12
  • (三)表演空间替代情节的丰富性12-13
  • (四)观赏性得到强调13
  • 二、 话剧《青蛇》的演变13-16
  • (一)演出的现场性和唯一性13-14
  • (二)插科打诨的台词14
  • (三)多媒体舞美的运用14-16
  • 第二章 电影媒介对《白蛇传》的影响16-24
  • 第一节 电影传播概况16
  • 一、 日本动画电影《白蛇传》16
  • 二、 徐克版《青蛇》16
  • 第二节 电影传播的演变16-24
  • 一、 日本动画电影《白蛇传》的演变16-21
  • (一)更加丰富的人物形象17-18
  • (二)增加虚拟化的小动物18-20
  • (三)故事情节创新20
  • (四)艺术手法的创新20-21
  • 二、 徐克版《青蛇》的演变21-24
  • (一)压缩故事内容21-22
  • (二)音乐的运用22-23
  • (三)特技效果的运用23-24
  • 第三章 电视媒介对《白蛇传》的影响24-30
  • 第一节 电视传播概况24
  • 一、 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24
  • 二、 刘涛版《白蛇传》24
  • 第二节 电视传播的演变24-30
  • 一、 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演变25-28
  • (一)内容丰富 叙事时间加长25-26
  • (二)融入中国戏曲元素26-27
  • (三)电视剧音乐的运用27-28
  • 二、 刘涛版《白蛇传》的演变28-30
  • (一)内容更贴近大众文化28
  • (二)增加与主线无关的噱头28-29
  • (三)真与幻的结合29-30
  • 第四章 《白蛇传》嬗变的原因30-35
  • 第一节 媒介导致的变化30-32
  • 一、 新旧媒介的作用30-31
  • 二、 媒介影响内容31-32
  • 第二节 大众文化时代导致《白蛇传》的变化32-33
  • 第三节 社会因素导致《白蛇传》的变化33-35
  • 一、 时代变迁导致主题变化33
  • 二、 时代进步中女性意识的觉醒33-35
  • 结语35-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漪;;池漪作品《白蛇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马玉璋,张艳红;名人教名戏——重演《白蛇传》所引起的思考[J];戏曲艺术;2000年03期

3 余耀中;;《白蛇传》之谜[J];江苏政协;2006年10期

4 孙正国;;媒介视野下《白蛇传》的现代传承[J];文化遗产;2008年04期

5 孙正国;;口头媒介视野下《白蛇传》的故事传统[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张晓舒;孙正国;;论表演媒介中《白蛇传》故事空间的塑造[J];江汉论坛;2011年06期

7 张西艳;;《白蛇传》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演变[J];戏曲艺术;2011年04期

8 武计涛;;《白蛇传》传播形态及特征解析[J];东南传播;2012年05期

9 陈芳;;《白蛇传》故事与杭州城市文化[J];文学教育(上);2012年07期

10 刘建波;;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研究生对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认识的调查报告——以《白蛇传》传说为例[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宏图;刘厚生;曲六乙;刘乃崇;蒋健兰;胡芝凤;刘祯;孙毓敏;王蕴明;张关正;丛兆桓;秦华生;张火丁;李春喜;;现代戏曲史上的一座丰碑 京剧《白蛇传》现场研讨会纪要[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曲六乙;;人性化与“和合为美”的传统美学精神 田汉《白蛇传》观后[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澄宇邋朱海兵;浙江婺剧团《白蛇传》颇得厚爱[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康新民;镇江立体展示《白蛇传》[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蔡萌;歌剧《白蛇传》演绎西方视角下的中国传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蕾;《白蛇传》主创揭秘幕后故事[N];音乐周报;2010年

5 吴娟;《白蛇传》 如此征服美国[N];世界报;2011年

6 蒋造林;电视剧《白蛇传》有新意[N];吉林农村报;2006年

7 吴海云;京剧《白蛇传》首进悉尼[N];解放日报;2003年

8 王是;新版《白蛇传》:美人兮 再梳妆[N];河南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蔡萌;歌剧《白蛇传》如何打动普利策音乐奖评委[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韩浩月;恶搞翻拍剧还要折腾多久[N];河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兵;“音势”[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新荣;基于镇江历史文化的《白蛇传》故事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薛礼;从媒介变化看《白蛇传》的嬗变及其原因[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3 聂焱;《白蛇传》故事在影视中的改编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4 张万丽;《白蛇传》青蛇形象的流变及演绎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陈晨;重述神话 故事新编[D];安徽大学;2011年

6 周巧香;从古典到现代:中国性别叙事的传承与变迁[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从媒介变化看《白蛇传》的嬗变及其原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69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