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歌剧《图兰朵》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艺术探析及演唱体会

发布时间:2017-03-27 11:11

  本文关键词:歌剧《图兰朵》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艺术探析及演唱体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于写这篇论文,首先一点,就是要知道歌剧是什么?欧洲歌剧有400多年的历史。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本人在学习了歌剧艺术的发展史后,对中外歌剧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演唱歌剧作品后进一步体会到,在学习和处理一首歌剧作品中,一定要注重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等。歌剧的魅力在于对角色的刻画,而完整地演唱好一首咏叹调最能表现歌剧中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人物内在的心理特征和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等。欣赏一首好的咏叹调,能使人们超越现实,进入艺术的遐想,获得感官与心灵的交融共鸣,达到情与心的艺术和谐。文章主要通过本人演唱歌剧《图兰朵》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这首作品的体会,探析歌剧艺术之魅力而写此论文。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歌剧作品,作品中尤其以以女高音咏叹调作为经典唱段流传至今。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他依然大胆创新、坚持自己独特的创作,凭借着自己高超的作曲技巧、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新颖的艺术审美能力创作了多部经典的歌剧作品。然而《主人,您听我说》这首咏叹调就选自普契尼其中的一部歌剧《图兰朵》,这部歌剧是普契尼在1924年创作的,后来由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法诺(他是普契尼的学生)根据普契尼的草稿续写完成。并于1926年4月首演这部歌剧。剧情中这首咏叹调是由王子的仆人柳儿所演唱的,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中把一个柔弱而又深情的姑娘的内心表现的淋漓尽致。本论文根据谱例对柳儿的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进行细致的音乐分析,从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艺术特征、演唱处理等方面的探究,并结合自己在准也理论学习和自己音乐会舞台演唱实践中的体会,旨在今后的演唱能更完善的驾驭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同时对声乐学习者更好地了解美声唱法和歌剧咏叹调。使更多的人对普契尼的歌剧作品有所熟悉和认识。通过文本,希望能为广大声乐学习者一些表演和演唱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普契尼 《主人 您听我说》 艺术探析 形象塑造 演唱体会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一、研究国内外现状8-9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10
  • 第一章 歌剧的诞生与发展10-16
  • 一、歌剧的兴起与发展10-14
  • 二、歌剧中的咏叹调14-16
  • 第二章 简述普契尼生平及歌剧《图兰朵》16-21
  • 一、简述普契尼生平及歌剧创作16-19
  • (一) 普契尼的生平简介16-17
  • (二) 普契尼歌剧的创作背景17-18
  • (三) 普契尼歌剧的创作历程18-19
  • 1. 歌剧创作初期(1883——1893)18
  • 2. 歌剧创作中期(1894——1910)18-19
  • 3. 歌剧创作晚期(1910——1924)19
  • 二、歌剧《图兰朵》概述19-21
  • 第三章 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艺术特征分析21-35
  • 一、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演唱背景21-24
  • 二、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演唱提示24-27
  • 三、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演唱技巧分析27-33
  • (一) 演唱中气息与声音的把握27-29
  • (二) 演唱中语言的把握29-31
  • (三) 演唱中情感的把握31-32
  • (四) 演唱中速度与力度的处理32-33
  • (五) 演唱中节奏的把握33
  • 四、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审美性33-35
  • 第四章 演唱实践中的体会与教学意义35-39
  • 一、自己演唱实践中对这首咏叹调的体会与见解35-36
  • 二、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在演唱与教学中的意义36-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附录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娜;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与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亚楠;普契尼歌剧中柳儿咏叹调的演唱风格与特色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歌剧《图兰朵》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艺术探析及演唱体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70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b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