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对音乐剧《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的拉康式解读

发布时间:2017-03-27 12:10

  本文关键词:对音乐剧《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的拉康式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斯蒂芬·桑德海姆的音乐剧《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为研究对象,以拉康的“镜像阶段”、“父亲之名”和“死亡本能”三个概念为切入点,试以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驱动《星期天》剧中人物剧中人物性格发展、人生境遇和艺术追求的精神动力,解读剧中人物的迷失、选择和回归的内在机制。本文首先梳理了以百老汇为主的音乐剧史,斯蒂芬·桑德海姆在音乐剧史上的地位及其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拉康的理论对剧中人物的心理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星期天》一剧中,虽然如拉康所言充满了自欺、欺人,主体被异化、剥夺等一系列人间的悲剧,但艺术作为超越现实生活的所在,仍然吸引着这些被异化、掏空的主体,使他们相互理解,并走向高于现实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 斯蒂芬·桑德海姆 镜像阶段 父亲之名 死亡本能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83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8
  • 导论8-17
  • 一、《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剧情简介8
  • 二、斯蒂芬.桑德海姆其人其作8-10
  • 三、百老汇音乐剧概况10-13
  • 1. 初步成型期10-11
  • 2. 罗杰斯-汉默斯坦时期11-12
  • 3. 桑德海姆时代12-13
  • 四、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13-17
  • 第一章 空白的画布:镜像“自我”的生成17-24
  • 一、点点:照镜子的女人18-21
  • 1. 镜中的点点18-19
  • 2. 画中的点点19-20
  • 3. 以画为镜的自欺谎言20-21
  • 二、乔治II:百年的幻影21-24
  • 1. “母亲”的面容映射21
  • 2. “父亲”的面容映射21-24
  • 第二章 大碗岛上的两个世界:法则与“父亲之名”24-32
  • 一、“艺术并不简单”:艺术家身陷于现实的泥潭25-29
  • 1. 来自同行的攻击25-27
  • 2. 来自创作环境的偏见27-29
  • 二、“艺术创作的艺术”:艺术家作为画中的主宰29-32
  • 1. 乔治的创作原则29-30
  • 2. 乔治对画作的控制30-32
  • 第三章 艺术的传承对抗死亡的本能32-39
  • 一、开放的回环结构32-37
  • 二、超越死亡本能37-39
  • 结语39-41
  • 注释41-44
  • 参考书目4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蓉;拉康的主体认证理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黄作;从他人到“他者”——拉康与他人问题[J];哲学研究;2004年09期

3 马元龙;;失真的拉康解读——评张一兵的《不可能的存在之真》[J];博览群书;2007年06期

4 方汉文;;性灵熔匠文章府 群言渊铄说拉康[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邢利敏;;简论拉康对无意识概念的改造[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2期

6 苏哲;;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褚孝泉;像真理一样复杂[J];读书;2001年04期

8 禾木;不在之在何以存在?——论拉康关于实在的理论[J];哲学动态;2003年05期

9 严泽胜;拉康:“回归弗洛伊德”或回归主体的真理[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2期

10 方汉文;;结构与解构之分野——拉康与德里达关于《被窃的信》之争[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作;;从他人到“他者”——拉康与他人问题[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文静;;罗莎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读小说《大披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方汉文;;哈姆雷特之谜新解:菲勒斯中心论——拉康后精神分析学派的文学批评之二[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明江;如何留人才 贵在先安心[N];西藏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书彬 米玛;古碉楼下秋意盎然[N];西藏日报(汉);2012年

3 严泽胜/文;真理将说话[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夏格旺堆 哈比布 和靖 袁毓明 张会清 扎西 云登;2009年西藏恰芒波拉康调查成果[N];中国文物报;2010年

5 杜庆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女性是不存在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6 刘舒曼;女人缘何“不在”?[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唐建清;精神分析家——最后的恐龙族?[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2 霍红;拉康的语言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正兵;拉康的交流思想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贺云飞;拉康主体建构理论与电影解读[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邵文硕;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主体精神的隐显[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4 甘甜;拉康主体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王春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易捷心;无性与梦幻—对爱伦·坡诗歌的拉康式性心理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7 周子强;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永豪;浅论拉康的主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霭龄;拉康理论与文学批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娜;扭曲的自我—拉康理论透视下的西莫斯·欧阳[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对音乐剧《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的拉康式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70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d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