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贵州傩堂戏表演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8 13:06

  本文关键词:贵州傩堂戏表演形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贵州傩堂戏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参考“表演形态”的相关理论,探讨贵州傩堂戏的表演形态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傩堂戏”和“戏剧表演形态”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以往的傩堂戏研究虽然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国内外学者在“表演形态”方面对贵州傩堂戏的研究还很薄弱,虽然也有些文章涉及表演形态的某些方面,但大多只是从宏观上对傩堂戏进行全面探讨,却不深入。本文章通过对贵州傩堂戏表演形态的研究通过多次的田野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运用文艺学、民族戏剧理论分析贵州傩堂戏的表演形态及演变。全文拟定五万字,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交待研究缘起与意义,其次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勾勒出已有的研究概貌,最后阐述本论文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贵州傩堂戏概述,首先对“傩堂戏”的概念进行相关论述,重点概括出傩堂戏作为民间戏剧的一些特征;然后对贵州傩堂戏的历史沿革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对贵州傩堂戏的地域分布、分类进行梳理。第三章贵州傩堂戏表演的结构形态,首先对贵州傩堂戏神圣的表演空间进行梳理,然后对贵州傩堂戏的结构规律进行整体把握,最后具体分析四种不同傩堂戏类型的结构。第四章贵州傩堂戏表演的艺术形态,首先对贵州傩堂戏剧目的整体把握,然后来具体分析剧目的演出方式,最后通过阅读剧本来具体分析剧目演出中的仪式与娱乐。第五章贵州傩堂戏表演形态的演变,主要归纳出傩堂戏表演形态演变的三个方面,一是表演空间的演变,二是表演程式的演变,三是表演方式的艺术化。最后,结语部分对上述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傩堂戏 表演形态 仪式性 形态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8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22
  • 1.1 选题缘起与意义8-11
  • 1.2 相关研究综述11-20
  • 1.3 研究方法20
  • 1.4 基本思路与创新点20-22
  • 第二章 贵州傩堂戏概述22-29
  • 2.1“傩堂戏”概念界定22-23
  • 2.2 贵州傩堂戏的历史沿革23-26
  • 2.3 贵州傩堂戏的地域分布26-27
  • 2.4 贵州傩堂戏的分类27-29
  • 第三章 贵州傩堂戏表演的结构形态29-55
  • 3.1 神圣的表演空间29-32
  • 3.2 仪夹戏的结构规律32-35
  • 3.3 主要演剧类型35-55
  • 第四章 贵州傩堂戏表演的艺术形态55-71
  • 4.1 傩堂戏的保存剧目与演出剧目55-58
  • 4.2 傩堂戏剧目的演出方式58-62
  • 4.3 剧目演出中的仪式与娱乐62-71
  • 第五章 贵州傩堂戏表演形态的演变71-77
  • 5.1 表演空间的演变71-73
  • 5.2 表演程式的演变73-75
  • 5.3 表演方式的艺术化75-77
  • 结语77-79
  • 参考文献79-84
  • 附录84-101
  • 附录1 傩堂戏经典剧《甘生八郎》84-88
  • 附录2 傩堂戏经典剧《借妻回门》88-93
  • 附录3 傩堂戏经典剧《判官勾愿》93-98
  • 附录4 田野采风98-101
  • 致谢101-10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02-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江林;德江土家傩堂戏考析[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2 熊晓辉;;土家族傩堂戏的戏剧品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何立高;;黔东土家族傩堂戏文化特色研究(上)[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何立高;;黔东土家族傩堂戏文化特色研究(下)[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邬小中;;黔东北土家族傩堂戏及演唱特点[J];四川戏剧;2008年04期

6 郭大章;王天培;;贵州铜仁傩堂戏及其文化精神[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7 阿土;;铜仁德江傩堂戏[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8 朱海凤;;傩堂戏中的中国画元素[J];艺术探索;2012年05期

9 王文艺;;论贵州德江傩堂戏语言中的仿拟修辞格[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罗受伯;黔东土家族傩堂戏与楚文化关系之管见[J];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应仕;;德江土家族傩堂戏文化产业开发战略研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黎世宏;;德江傩堂戏的分类与特色[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何立高;;黔东北土家族傩堂戏的文化内涵[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连怀;;德江傩堂戏保护和利用浅论[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吴应仕;;傩堂戏与道教[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高应智;;浅论德江民间音乐对德江傩堂戏的作用[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觉序;;德江傩堂戏与土家族[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智勇;;德江傩戏的社会功能初探[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华明香 杨正文;松桃苗家的傩堂戏文化[N];铜仁日报;2009年

2 张劲涛;德江傩堂戏后继有人[N];贵州民族报;2008年

3 龚凤军;贵州德江 老干部集中学习傩堂戏[N];中国老年报;2009年

4 徐万江;《德江傩堂戏》的造势者——田维跃[N];贵州民族报;2006年

5 吴应仕;傩堂戏:德江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引擎[N];贵州民族报;2006年

6 吴应仕;中国梵净山国际傩文化学术研讨会始末[N];贵州政协报;2008年

7 陈玉平 贵州民族学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傩从驱逐仪式到仪式戏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田儒钦;乡曲催泪青衫湿[N];光明日报;2003年

9 袁仕友 罗新祥;竹雕怪杰杨国大[N];中国旅游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安晓蓉;贵州傩堂戏表演形态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2 李圣予;对德江傩堂戏“过关”中傩舞的解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周岚;湘西凤凰傩堂戏的形态分析与唱腔音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贵州傩堂戏表演形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51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