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英若诚《茶馆》译本中的翻译审美再现

发布时间:2016-08-10 21:01

  本文关键词:从话剧《家》英译本看英若诚的戏剧翻译风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安工业大学》 2012年

英若诚《茶馆》译本中的翻译审美再现

王甜  

【摘要】:美学对中国翻译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译者对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促进了美学与翻译的结合。其中,刘宓庆教授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指导,发展了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他认为,文学翻译需用另一种语言去再现原文的美,是审美体验和审美再现的过程。审美再现是审美活动的必要步骤和最终目标。作为语言再现的艺术,文学翻译需用另一种语言去再现原作的美,这样它便具有审美体验和审美再现的过程。 英若诚先生所译老舍先生的《茶馆》一经问世,便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如今多年过去,仍光辉依旧。不少研究学者撰写文章对其评议讨论,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从翻译技巧和语言层面来进行评析,对译作中的美学元素少有涉及。 本文将以刘宓庆的现代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老舍《茶馆》原著和英若诚的英译本中收集语料实例,用定性的方法探究英若诚《茶馆》英译本如何再现语言美、艺术风格美。英若诚《茶馆》译本是翻译中审美再现的典范,代表了作者在翻译领域与英文创作领域的最高成就,有许多成功经典之处值得更深的挖掘与思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晓晨;;从话剧《家》英译本看英若诚的戏剧翻译风格[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马会娟;论英若诚译《茶馆》的动态表演性原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刘宓庆;方华文;;中西翻译文化对谈录[J];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方梦之;译文如何为读者所接受——从《混沌学传奇》谈起[J];上海科技翻译;1992年01期

5 李林波;;中国传统译论研究的后顾与前瞻[J];上海翻译;2006年01期

6 张威;;英若诚戏剧翻译理论述评——兼论戏剧翻译研究[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曹新宇;;论戏剧翻译的动态表演性原则[J];中国翻译;2007年04期

8 李洁;;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闫芳;论老舍悲剧思想的内蕴[D];西北大学;2001年

2 高春光;论老舍作品中的京味城市文化[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3 蒋霞;论老舍的民粹主义思想[D];西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鸿芹;王忠;周春辉;;英语术语“Sport”的译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郑鸿芹;;翻译原则、策略、方法与技巧的概念范畴及其关联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刘晓峰;;从SL-TL语域比较的角度谈翻译中的语域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朱义华;;论民俗表演艺术样式的译介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童兆升;刘国忠;方英姿;陈海容;;散文翻译中“韵味”再现的层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张伟;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内涵的失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涛;;科技译文的审美标准[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俊峰;潘智丹;;MTI教育:中国翻译学科发展的契机[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5 赵慧;;浅谈京剧语境与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帆;;描写?规定?——译学词典的编纂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方梦之;;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曾东京;苏珊;;论翻译学词典的附录[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小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西翻译学词典之对比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苗颖;浅析目的论下戏剧文化信息传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石,张菊玲;《正红旗下》悲剧心理探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赵秀明;中国翻译美学初探[J];福建外语;1998年02期

3 马会娟;论英若诚译《茶馆》的动态表演性原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张柏然,张思洁;翻译学的建设:传统的定位与选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刘肖岩;试论戏剧对白的翻译单位[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6 杨中;论老舍三十年代初期之国情观——也论《猫城记》[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7 祝朝伟;浅论戏剧的翻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李林波;;中国传统译论研究的后顾与前瞻[J];上海翻译;2006年01期

9 刘清珍;《茶馆》语言的艺术特色[J];天中学刊(驻马店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10 王克非;近代翻译对汉语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娟;;小议戏剧翻译[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5期

2 温去非;;奇才 奇艺 奇志 奇行——析《英若诚传》兼谈知识分子人生抉择与核心价值观[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张爽;赵凌宇;;英若诚戏剧翻译理论浅谈[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4 卞文娟;任晓霏;;论英若诚在戏剧译本《哗变》中的主体性[J];作家;2010年20期

5 朱姝;朱丽轩;;英若诚戏剧翻译思维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3期

6 王东旭;;英若诚剧本译著的舞台语言特点赏析[J];作家;2010年18期

7 刘蔚婷;;浅析戏剧翻译的动态表演性原则问题[J];文教资料;2008年23期

8 刘晓晨;;从话剧《家》英译本看英若诚的戏剧翻译风格[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张威;;英若诚戏剧翻译理论述评——兼论戏剧翻译研究[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邓笛;;英若诚对中国戏剧翻译理论的影响[J];艺术百家;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本报记者 何源;[N];计算机世界;2010年

3 来新夏;[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陈雄;[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胡志挥;[N];文艺报;2011年

6 林建刚;[N];经济观察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晓霏;“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可欢;英若诚戏剧翻译选择及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秦丹丹;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英若诚译《芭巴拉少校》[D];郑州大学;2013年

3 蔡媛媛;“操纵”与戏剧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黄珊;为演出而译:英若诚汉译本《芭芭拉少校》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赵若曦;从话语世界的角度研究英若诚戏剧翻译[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杜宇;英若诚戏剧翻译理论在其《茶馆》英译本中的运用与体现[D];扬州大学;2012年

7 王振红;顺应论视角下对英若诚戏剧译作《推销员之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徐燕珍;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英若诚《茶馆》译本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9 赵志敏;意识形态对英若诚戏剧翻译的影响[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10 魏思超;从适应选择论的角度看英若诚英译本《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从话剧《家》英译本看英若诚的戏剧翻译风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0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0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9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