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T.S.艾略特戏剧作品中的家庭伦理观

发布时间:2016-08-13 10:22

  本文关键词:T.S.艾略特戏剧作品中的家庭伦理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师范大学》 2013年

T.S.艾略特戏剧作品中的家庭伦理观

贺蕊  

【摘要】: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诗人、评论家兼剧作家,T.S.艾略特的著作历来备受文学界的关注,他的诗歌《荒原》在整个文学界已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其文学评论及其演讲稿在东西方文学史上也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而其戏剧在西方文学界也有着巨大的反响。随着艾略特五部经典文集的中译本问世,艾略特的戏剧作品在中国文学界也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艾略特戏剧作品大部分是关于谋杀和皈依宗教获得拯救题材的内容,也不乏涉及到家庭伦理道德的范畴。 艾略特是一个不断追寻幸福的人,他致力于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归属地。因此,追寻幸福便成为艾略特后期戏剧作品中的永恒主题。艾略特的戏剧作品大多涉及到家庭生活的内容,其中包括家庭责任、婚姻和谐、亲子教育、人性善恶、信仰归属、生死轮回等多方面。不论哪一方面,都始终不能背离其走向幸福的道路。论文的第一部分揭示艾略特戏剧作品中的家庭关系,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家庭关系来阐释家庭中的奉献精神;第二部分揭示艾略特戏剧作品中的家庭伦理观,分析戏剧作品中的婚姻家庭所表现出来的和谐与不和谐状态,探讨婚姻家庭生活中应该用德性去感化周围的人,用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并且坚信怀有追寻幸福的信念便能通往幸福之路;第三部分主要阐述艾略特家庭伦理观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对我们当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关于艾略特的研究,东西方文学界都有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诗学理论以及具体的诗歌作品进行多角度的探究,还有从其宗教观、反女权主义、反现代主义、叙事学等角度着手,而本文从爱情、婚姻以及家庭伦理的角度出发,对艾略特的几部经典戏剧作品进行分析诠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1.0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洪川;中国当代T.S.艾略特研究:现状及走势[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1期

2 关培兰,石宁;中美家庭伦理观比较[J];道德与文明;1998年05期

3 王化学;;后期象征主义诗歌与艾略特[J];东岳论丛;2007年01期

4 洪增流,于元元;《荒原》的宗教思想主线的重新探讨[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5 于元元;洪增流;;T.S.艾略特的反女权主义倾向[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蔡云艳;;文学伦理学批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国臣;;《大教堂谋杀案》与英国诗剧的复苏[J];外语研究;2008年06期

8 朱望;;T.S.艾略特的反现代“世俗主义”观[J];世界文学评论;2008年02期

9 邹建军;;失望与希望的二重唱——艾略特戏剧组诗《“磐石”合唱词》核心精神探讨[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3期

10 江玉娇;T.S.艾略特的自我意识本体论初探[J];国外文学;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萌;T.S艾略特文学创作中的济世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肖霞;贾爽爽;;论我国农村社会公正氛围的塑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张雪峰;;《普宁》之三重人格结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江群;蔡玉辉;;《荒原》七个中译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郭淑新;;慧远的“因果报应”论新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刘爱萍;;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伦理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张苹;;贴近女性 关注社会——浅析德国女作家尤莉亚·弗兰克的创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伦理视角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姜裕富;;论公务员忠诚义务与行政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江丹;;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的写意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芝叶;文成伟;;我国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探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8 庞俊来;;技术与伦理的和谐与悖结[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红;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尤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伦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蒋铃;中国传统孝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会平;《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黄羽红;《红色英勇勋章》的生态伦理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贤蓉;论阿诺德·贝内特《克雷亨格》中的父子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增流,于元元;《荒原》的宗教思想主线的重新探讨[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2 刘晓静;岩石夫人与风信子女郎——论《荒原》女性形象与西方文化传统之关系[J];南开学报;2000年06期

3 何江胜;论T.S.艾略特的秩序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杨金才;;T.S.艾略特在中国[J];山东外语教学;1992年Z1期

5 喻天舒;神王、渔王与荒原意象[J];国外文学;1995年01期

6 曾艳兵;当代文学鉴赏的困惑——论艾略特的《荒原》[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2期

7 刘崇中;解读《荒原》与文学鉴赏的困惑——兼与曾艳兵同志商榷[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4期

8 李晓宝;艾略特的《荒原》: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宣言书[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9 辜正坤;《荒原》与《凤凰涅槃》[J];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04期

10 陈红;T.S.艾略特宗教观的转变对其诗歌艺术的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江胜;;试论T·S·艾略特的神话原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韩瑞辉;;2002年度艾略特诗歌奖揭晓[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2期

3 熊育群;;带着身体的海旅行(外三首)[J];诗刊;2004年17期

4 林春香;蒋显文;;探析艾略特诗歌的异化主题——兼谈艾略特个人的异化感[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闫爱静;;艾略特诗歌中的现代与传统[J];长城;2009年10期

6 李兆国;王洪月;张维峰;;西方精神幻灭的挽歌——由《荒原》看T·S·艾略特的诗歌创作特征[J];小说评论;2010年S1期

7 拉尔夫·巴克;熊秉慈;;在英国(二)[J];世界知识;1951年48期

8 施丽珠;艾略特与马拉美比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9 史成芳;无常与永恒之间——《四个四重奏》的时间编码[J];国外文学;1993年02期

10 陈世丹;《枯叟》的主题与结构试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德晶;;《预言》后期创作与艾略特影响[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林元富;;评“感受分化论”——兼析艾略特《不朽的低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丛滋杭;;论艾略特早期诗歌的沟通障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冷霜;;重识卞之琳的“化古”观念[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蓝棣之;;九叶派诗歌批评理论探源[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赖煌;;经验的新质:吁求审美意识的敞开——以和“5·12”有关的诗歌现象为例[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明晖;蒋登科;;叶维廉:诗人放逐者[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古远清;;学者化的诗人,作家化的学者——评叶维廉的诗论[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龙扬志;;城与人的繁复图景——以邰筐诗歌的“临沂叙事”为中心[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松建;;文下之文,书中之书:重识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论述[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薇;[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陈鑫;[N];中国经营报;2003年

3 郭莹;[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4 曾艳兵;[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李鹤琳 编译;[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韩欣欣;[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7 尹文涓;[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方磊;[N];中国保险报;2004年

9 陈鑫;[N];中国邮政报;2002年

10 李保平;[N];辽宁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晶;艾略特诗歌中两性关系的异化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D];四川大学;2003年

3 虞又铭;多维的棱镜[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邓艳艳;在但丁影响下的T·S·艾略特[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江玉娇;T.S.艾略特“秩序”理论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孟祥春;利维斯文学批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梁建东;埃德蒙·威尔逊的文学批评研究(1914-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9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臧运峰;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蕊;T.S.艾略特戏剧作品中的家庭伦理观[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郭亚雄;T.S.艾略特诗歌中的主体消失和阐释困境[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萍;论T.S艾略特诗歌的反讽诗学[D];安徽大学;2011年

4 刘坤;原始主义视角下的T.S.艾略特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何萌;T.S艾略特文学创作中的济世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李艳越;艾略特早期诗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葛建立;艾略特诗学理论探析[D];河北大学;2009年

8 赵娜;艾略特主要诗歌中的意象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晓琦;艾略特诗歌中的都市及漫游者[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大丽;解读《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的渐进主义[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T.S.艾略特戏剧作品中的家庭伦理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2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92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