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尼克劳斯·阿·胡伯尔室内乐《六首小曲》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6 00:46
  尼克劳斯·阿·胡伯尔(Nicolaus A.Huber)是德国乃至世界很有影响力的当代先锋派作曲家,曾任教于德国西部的埃森富克旺根音乐学院(Musik Hochschule Folk Wang)。曾师从著名作曲家施托克豪森(K.Stockhausen)和诺诺(R.Nono)。本文所分析的《六首小曲》为室内乐团而作(6 Bagatelles for Chamber Ensemble)是胡伯尔的代表作之一。这6首小曲每首篇幅都不大,但作曲手法非常复杂、多样,音乐内容极其丰富。通过这六首小曲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胡伯尔精湛的作曲技法及其缜密而细腻的音乐构思。胡伯尔本人除了是一位知名的先锋派作曲家以外,也是一位对德奥古典音乐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的学者。因此在对《六首小曲》的分析中,我们能够明显地察觉到德奥古典音乐之精华在胡伯尔作品中的传承与创新。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胡伯尔简介及创作风格
    第一节 作曲家生平简介
    第二节 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第二章 室内乐《六首小曲》整体写作特点
    第一节 《六首小曲》作品介绍
    第二节 《六首小曲》的创作特征
        一、节奏特征
        二、速度的变化
        三、音色技术(演奏法)
        四、节拍设计
        五、结构安排
第三章 每首小品的具体分析
    第一首小曲 《序曲》(Overture)
    第二首小曲 《带着甜蜜与酸涩》(Mit Sue Be und Herbheit)
    第三首小曲 《混乱的梦中机械装置》(Traum-Mechiks Wirren)
    第四首小曲 《探戈》(Tango)
    第五首小曲 《锋芒毕露的柔板》(A hardedged Adagio)
    第六首小曲 《浪漫曲》(Romanze)
第四章 作品的整体结构布局以及与德奥古典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第一节 与贝多芬《钢琴小品》(op.119)的联系
    第二节 作品的音色技术及其创新
        一、演奏法
        二、使用大量文字说明产生新的演奏法(音色)
        三、作品中旋律的音色变化
        四、“点状型”音色的使用
    第三节 《六首小曲》的整体结构布局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摹写音声的典范——尼克劳斯·阿·胡伯尔的乐队作品《带有两首小曲的夜曲》分析(I)[J]. 王非.  中国音乐. 2015(02)
[2]从诺诺、拉亨曼、胡伯尔的创作看作曲观念与技法的传承与创新[J]. 魏媛莉.  人民音乐. 2009(06)
[3]配器新说(上)[J]. 于京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9(01)
[4]音乐,超越音乐 记当代作曲家尼古劳斯·阿·胡贝尔[J]. 王颖.  音乐爱好者. 2007(01)



本文编号:3213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213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5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