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寻乐白山黑水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述评

发布时间:2021-08-18 03:09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是中国音乐学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集成工作自1979年开始,历经11个年头,音乐工作者前辈们走遍了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国人展示出了一部雄伟的民族文化长卷。这部集成最重要意义便是其调查范围涵盖56个民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少数民族歌曲收录其中的集成。本文将围绕其中的《黑龙江卷》《吉林卷》《辽宁卷》中的少数民族部分进行分析探究,提出拙见。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2018,(11)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寻乐白山黑水间——《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述评


谱例截图自《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集卷》P1111

歌曲集,民歌,音响资料


以歌谣命名的有“阳山道长短”“噢嘿呀长短”“丰年歌长短”等。以音响命名的有“等得供长短”等。并在同样拍子(128?=92)的前提下对比了“古格里长短”和“打令长短”的节奏型,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两种“长短”的不同之处(见图1):图1谱例截图自《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集卷》P1111《吉林卷》中对于“长短”的介绍更加详尽,首先阐述了“长短”的表演手法,以“古格里长短”为例,展示了其击鼓图示(见图2)。图2谱例截图自《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集卷》P390仅仅从图示方面来说,较之《黑龙江卷》的“古格里短调图示”,《吉林卷》的信息量更大、更加立体。作者又在后文中阐述了“长短”中三拍子的基本节奏型与变化型。将朝鲜民间音乐的基本“长短”按速度慢快依次举例,包括“中莫里长短”“中中莫里长短”“扎津莫里长短”等十种类型,并做以简单的文字说明,最后介绍了“长短”的强弱规律。《吉林卷》把这个朝鲜民歌的代表性特征介绍得非常饱满、易懂,有助于读者对后面朝鲜族民歌谱例的理解。这三卷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音响资料,让读者不能直观地感受到音乐。如《辽宁卷》中对于辽宁各族民歌的总结是这样写的:“大楞角的波音、滑音的润腔处理,使辽宁民歌在演唱上更具热情和爽朗的风格。”如果没有音响资料的支撑,没有听过辽宁民歌的外地读者很难想象文中所描述的“大楞角”是何种听觉效果。其次,众多音乐工作者总结出的这本民歌“百科全书”流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当强调《中国民歌集成》的文献价值[J]. 乔建中.  人民音乐. 1986(02)
[2]对《中国民歌集成》分类体系的建议[J]. 乔建中.  人民音乐. 1983(07)
[3]吕骥同志谈《中国民间歌曲集成》[J]. 吴言韪.  人民音乐. 1983(04)



本文编号:3349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349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6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