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解读

发布时间:2016-10-12 21:31

  本文关键词:语言与思维关系再认识——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期刊简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原名《西方语 文》,是我国外语界第一家学术期刊,创办于1957年6月。起 初每季一期,1959年第1期始为双月刊。自1959年第4期起, 更名为《外语教学... 查看更多>>

期刊详情

刊名: 外语教学与研究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北京外国语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0-0429
CN: 11-1251/G4
邮发代号: 2-130
复合影响因子: 3.181
综合影响因子: 2.263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外语教学与研究
曾用刊名:西方语文 & 俄罗斯语文
创刊时间:1957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您所在位置:期刊导读 > 2011 > 04 >

语言与思维关系再认识——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解读

作者: 王颖冲

关键字: 《科学与语言学》 语言一思维观 “沃尔夫假说”

摘要:

    本文通过《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解读沃尔夫的“语言-思维观”。作者首先指出沃尔夫论证中的缺陷:(1)使用不准确的二手论据;(2)未能将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直接联系起来,陷入循环论证;(3)将关联和共现与因果混淆。而后澄清后人对假说的误读:(1)将“强式”和“弱式”之说强加于“沃尔夫假说”;(2)未领会语言的约束作用是针对习惯性思维,,而非创造性思维。作者认为,沃尔夫的突出贡献在于关注少数语种,探索一个民族的语言形式与其解读世界的“习惯性概念系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打破了印欧语言为中心的研究背景,一方面认为语言并非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并树立了语言的主体地位。这种“语言-思维观”将原本相对孤立的语言研究置于社会进程与人类发展的广阔背景下。

上一篇:新沃尔夫主义概述
下一篇:全国高等院校西班牙语专业本科课程研究:现状与改革


  本文关键词:语言与思维关系再认识——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8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