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视听语言修辞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14:48

  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分析对象,结合中国现有的影像修辞研究现状,站在视听语言修辞的实践立场,主要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举例分析该片在视听语言修辞的生发语境、视听语言修辞的组成元素、视听语言修辞的艺术表现形式、视听语言修辞的艺术拓展四个方面的表现内容及特点。 从该片本体入手,从宏观到微观,从具象到抽象,文章首先介绍《舌尖上的中国》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进而扩展至内在上下文的文化语境,直至延伸到以隐喻与视听语言修辞的联系作为具体切入点,细致分析本片的隐喻艺术;其次,影片中运用五种影像修辞元素——丰富分层的纪实影像、简单明快的音乐音响、欲说还休的解说词、细节处理的空镜镜头、鬼斧神工的微距拍摄,呈现出一场强烈的视听盛宴。再次,结合影片的视听语言从声画合一、声画对位、声画分立三个方面依次勾勒出该片的语言修辞的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阐述影像修辞的内在元素搭配和外部结构的结合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带来多层次的艺术享受。最后本片落脚于视听语言修辞研究的必要性,其作为纪录片中最重要的一种文本分析角度,它不仅能够在影片欣赏过程中为观众营造出强烈的视听氛围,而且还能延伸纪录片的内涵。 文章研究指出,尽管影视符号本身的修辞给观众带来一种“陌生化”的感觉,但当我们把纪录片的视听话语视为与人类语言一样,是运用特定的措辞手段修饰语言,深化表达效果,从而构成了一种属于纪录片自身的特殊演说方式。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2012年以来好评如潮,不仅在业内开启了中国纪录片工业型创作模式的先河,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而且在业外引发了关于“舌尖”的一系列衍生文化效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为以后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52;H15
【目录】: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理论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一) 关于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研究
        (二) 关于其他影视形态的修辞研究综述
            1 文献类
            2 期刊类
            3 学术论文类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舌尖上的中国》的视听语言修辞环境的生发
    第一节 大众文化语境
        一 上下文语境的影响
        二 情感表达的需要
        三 影像话语的归属
    第二节 媒介文化语境
        一 制作技术的创新性
        二 传播途径的多样性
第二章 视听语言修辞的元素
    第一节 纪实影像
        一 对比突出的色彩搭配
        二 平行交纵的叙事结构
        三 简约轻快的画面节奏
    第二节 音乐音响
        一 同期声
        二 背景配乐
        三 自然音响
    第三节 解说词
        一 语言修辞
        二 逻辑修辞
    第四节 空镜
        一 交待故事的环境背景
        二 时空转换的手段
        三 表达深远的意境
    第五节 微距拍摄
        一 视觉影像的直观冲击
        二 灵魂的显现和凝思
第三章 视听语言修辞的方法
    第一节 声画合一
        一 声音与情感的渗透
        二 情感与画面的交融
    第二节 声画对位
        一 声画对立
        二 声画平行
    第三节 声画分立
        一 声画互衬
        二 声画分离
第四章 视听语言修辞的艺术拓展
    第一节 视野开拓的本土化修辞影像
        一 国际化的制作模式
        二 匠心独运的修辞模式
    第二节 视听语言修辞的自身局限性
    第三节 视听语言修辞的可塑性探寻
        一 细节表达的艺术性
        二 情感意义的结构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荣馨;;大力倡导修辞学研究的辩证法——兼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胡智锋;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战略目标与对策[J];当代电影;2001年03期

3 熊忠辉,熊永新;修辞手法与纪录片的深度[J];电视研究;2001年06期

4 梁英;;纪录片真实美的多重境界[J];电视研究;2008年08期

5 刘晓燕;;中国视觉修辞研究的进路[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郑保国;含蓄──当今影视艺术的魅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8年10期

7 任肖甜;;浅议影视艺术中几种声画组合方式[J];电影评介;2011年15期

8 万小谈;;新媒体语境下微电影的艺术性、公共性与商业性[J];电影新作;2012年06期

9 陈翠珠;;隐喻与象征[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王岩;;用文化情怀点燃人间烟火——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J];创作与评论;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立军;电影修辞的形态和功能[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康凯;;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许英英;矫苏平;;谈空间序列的节奏[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6 肖晴;;符号中的美与设计思维——波特兰市政厅的形象与精神分析[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7 庄英邦;;浅论舞蹈中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杨芳;;谷文达和中国当代抽象水墨艺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肖政;;转喻的非指称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陆昌萍;;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基本模式及语用策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17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17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