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者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2 18:12

  本文关键词: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者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是关于中意两地,不同语言环境下学习者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的实证研究。本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课堂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的现状和特点;客观变量及学习者主观情感变量对其课内外交际意愿的影响;不同的语言环境对学习者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的影响。笔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定量研究是由六部分组成的交际意愿调查问卷,共91名学习者分别在中意两地参与了本次调查。定性研究即半开放式及封闭式问题访谈及笔者的课堂观察。本研究主要发现总结如下:首先,调查结果反映出学习者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的现状为:学习者总体的汉语交际意愿值较高,得分率均超过70%。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交际意愿值稍高于目的语环境,但差异不大。其次,笔者使用SPSS.22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察了客观背景变量和主观情感变量与汉语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客观背景变量是影响学习者汉语交际意愿的外在因素,性别差异对交际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年龄较高者课外交际意愿强于课内交际意愿;非亚洲国家的学习者交际意愿强于亚洲国家;汉语水平较高者相对初中级水平者具有较高的交际意愿。主观情感变量是影响学习者汉语交际意愿的内在因素。自我觉察的汉语交际能力、汉语学习动机和汉语交际焦虑这三项主观情感因素均与交际意愿显著相关,而前者的相关程度最高。最后,笔者分别分析了中意两地汉语学习者交际意愿的情况,以考察语言环境对其交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目的语环境下影响课内交际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汉语交际焦虑,而目的语环境下则是自我觉察的汉语交际能力。在课外,则都是学习者的交际自信对交际意愿的影响最大。本研究是首次对不同语言环境下汉语作为二语的学习者交际意愿的探讨,是二语交际意愿研究在对外汉语界的一次拓展。不仅对国内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意愿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外语环境下学习者的交际意愿状况进行了对比考察,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目的语及非目的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汉语交际意愿的重要性及其加强提供参考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汉语交际意愿 客观因素 情感因素 语言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缘起和意义11
  • 1.2 国内外二语交际意愿研究综述11-19
  • 1.2.1 交际意愿概念的提出11-12
  • 1.2.2 二语交际意愿模式的发展12-15
  • 1.2.3 国内交际意愿研究的不足及本文创新点15-19
  • 第二章 研究设计19-22
  • 2.1 研究环境19
  • 2.2 研究对象19-20
  • 2.3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20-22
  • 第三章 学习者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22-42
  • 3.1 课堂内与课堂外汉语交际意愿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22-23
  • 3.1.1 课堂内与课堂外汉语交际意愿整体情况22-23
  • 3.1.2 课堂内与课堂外汉语交际意愿的相关性分析23
  • 3.2 客观变量对学习者汉语交际意愿的影响23-31
  • 3.2.1 男女性别差异对交际意愿的影响23-25
  • 3.2.2 年龄差异对交际意愿的影响25-27
  • 3.2.3 国别差异对交际意愿的影响27-28
  • 3.2.4 汉语水平对交际意愿的影响28-31
  • 3.3 情感变量对学习者汉语交际意愿的影响31-42
  • 3.3.1 变量选取缘由及测量方式31-33
  • 3.3.2 情感变量对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影响统计分析结果33-42
  • 第四章 不同语言环境下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影响因素对比分析42-62
  • 4.1 目的语环境下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43-50
  • 4.1.1 客观变量对目的语环境下课内外交际意愿影响43-45
  • 4.1.2 情感变量对目的语环境下课内外交际意愿影响45-50
  • 4.2 非目的语环境下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50-57
  • 4.2.1 客观变量对非目的语环境下课内外交际意愿影响50-52
  • 4.2.2 情感变量对非目的语环境下课内外交际意愿影响52-57
  • 4.3 两种不同语言环境下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影响因素对比分析57-62
  • 4.3.1 客观因素方面57-58
  • 4.3.2 情感因素方面58-62
  • 第五章 结语62-66
  • 5.1 研究成果与启示62-64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70-85
  • 后记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马翠玲,白合提尼沙;浅谈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阿依古力·牙生;薛光辉;;浅析体育专业民族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张炜;;成功交际:《透视汉语交际技巧》的语用价值评析[J];图书馆杂志;2009年11期

5 刘萍;汉语交际中的“扬”“抑”策略刍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李果云;;浅析汉语交际中的避讳[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2期

7 郑军;;留学生课外汉语交际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6期

8 陈建民;要提高汉语交际作用[J];汉语学习;1982年01期

9 李伟;;新疆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初中生汉语交际意愿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刘小湘;;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因素[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红梅;语音艺术在语文教学的运用[N];莱芜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婕;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者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金恩京;关于提高韩国高中生汉语交际能力方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光胜;论对外汉教学中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者课内外汉语交际意愿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20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