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头”缀的演变及其能产性的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3:06

  本文关键词:“头”缀的演变及其能产性的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汉语中公认的名词词缀“头”为研究对象,分阶段历时描写“头”的词缀化过程,并讨论不同时期“头”的相关结构能产性变化。研究重点是揭示“头”由单音词到复合词词内成分,再由复合词词内成分到派生词词缀的演变过程,讨论“头”词缀化过程中的词义演变,并综合运用多种能产性计量方法,多角度探讨“头”的词缀化问题。本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汉语词缀的研究现状和词法能产性计量的新进展,交待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等问题;第二部分为论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二章描写和分析“头”从自由词到复合词词内成分的演变;第三章讨论“头”从复合词词内成分到派生词词缀的演变;第四章探讨“头”缀的成熟与发展过程;第五章论述“头”缀的能产性变化,同时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第三部分为结论,主要对前文研究进行总结。通过对“头”缀形成过程及能产性的定量统计,我们认为,“头”缀产生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衰退时间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头”缀历时能产性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在变化过程中虽然有小波动,但并不影响总体变化趋势;“头”由单音词演变为黏着性词缀是词汇化的结果。
【关键词】: 词缀 能产性 历时变化 计量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第一节 汉语词缀的研究概况10-18
  • 一、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况10-12
  • (一)关于术语名称的探讨10-11
  • (二)关于判定标准的探讨11-12
  • 二、古代汉语词缀研究概况12-13
  • 三、词缀“头”的研究现状13-15
  • (一)“头”缀研究的历程13-14
  • (二)“头”缀研究的主要论题14-15
  • (三)“头”缀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15
  • 四、词法能产性研究的新进展15-18
  • (一)何为能产性15-16
  • (二)能产性的计量方法16-17
  • (三)汉语词缀的能产性研究现状17-18
  • 第二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18-22
  • 一、研究内容18
  • 二、研究方法18-19
  • (一)基本思路18
  • (二)具体方法18-19
  • 三、研究意义19
  • 四、语料来源19-22
  • 第二章“头”从自由词到复合词词内成分的演变22-28
  • 第一节 先秦“头”的发展23-25
  • 第二节 西汉“头”的发展25-28
  • 第三章“头”从复合词词内成分到派生词词缀的演变28-44
  • 第一节 东汉“头”的发展28-34
  • 一、“头”的复音词用法占优势28-30
  • 二、含“头”复音词的词汇化30-31
  • 三、词缀“头”的产生31-34
  •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头”的发展34-44
  • 第四章“头”缀的功能扩展44-68
  • 第一节 唐宋“头”缀的发展44-47
  • 第二节 宋以后“头”缀的发展47-68
  • 第五章“头”缀的能产性变化及相关问题68-76
  • 第一节 能产性计量方法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应用68-70
  • 一、应用定量研究的原因68
  • 二、适用于汉语的能产性计量方法68-70
  • (一)罕用语与例频率比率69
  • (二)类频率与例频率比率69
  • (三)新造词与例频率比率69-70
  • 第二节“头”缀能产性的历时变化70-74
  • 一、“头”缀历时能产性的计量70-73
  • (一)基于罕用语与例频率的比率计量“头”缀的能产性变化70-72
  • (二)基于类频率与例频率的比率计量“头”缀的能产性变化72-73
  • 二、“头”缀成熟与衰退时间73-74
  • (一)“头”缀的成熟73
  • (二)“头”缀的衰退73-74
  • 第三节“头”词缀化是语法化还是词汇化74-76
  • 一、词缀化是语法化74-75
  • 二、词缀化是词汇化75
  • 三、我们的观点75-76
  • 结论76-78
  • 参考文献78-84
  • 引书目录84-86
  • 致谢86-8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鸿琨;;对词缀能产性问题的再认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廖秋玲;黄远振;;英汉“绿色”能产性及语义趋同现象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付爽;;能产性词法及能产性的理据[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4 顾鸣镝;;构式语法理论中的部分能产性问题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章琦;;语言的能产性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年07期

6 邹智勇;张武德;;及物-叙事结构的结构能产性和语义自然性[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7 顾介鑫;杨亦鸣;;复合构词法能产性及其神经电生理学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03期

8 常月华;;“拼”族词:“拼生活”和“血拼”[J];修辞学习;2007年05期

9 陈龙;;低频词在英语词汇构成中的能产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李传芳;;商务英语新语词能产性排序——基于对财富网2000条商务语词的分析[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小颖;李雅;陶建华;;汉语三字“去+去+去”组重音规则的初步试验[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盼盼;“头”缀的演变及其能产性的变化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段兰;论“吃”+非常规宾语结构的半能产性[D];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头”缀的演变及其能产性的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25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