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也”字句的实验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6 16:58
  “也”是现代汉语高频副词,用法多样。本文采用实验语音的研究方法,以PRAAT软件为主要工具,以11类280条副词“也”构成的现代汉语“也”字句为研究对象,对“也”的韵律特征、“也”字句的焦点分布进行描写分析,获得了语流中副词“也”的韵律特征与焦点分布情况,并依据实验结果重新梳理了学界关于副词“也”及“也”字句的一些看法。“也”的韵律特征分析结果揭示了现代汉语副词“也”在语流中的语音特点:时长是所有音节平均时长的50%至80%左右,音强比所有音节平均音强更高。“也”在语流中的调型表现出了双音节词中的轻声没有的多样性,具体有升调、降调、降升调、升降调四种类型。“也”的调域与调型没有直接关系,调型没有功能性意义,但是调类与说话人的主观性有关。“也”在语流中的轻重音感知除了与时长、调型有关外,还与调域有重要关系。调域近似时,“也”的轻声等级为降调>降升调>升调>升降调。实验根据焦点—重音理论来确定“也”字句的焦点,并对“也”字句的焦点分布进行分析,发现“也”字句中的焦点主要分布在三个位置上:“也”之前,“也”之后,与“也”本身。这主要是“也”的对比框架与说话人的逆向焦点操作策...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现代汉语“也”字句的实验语音研究


(a)吕叔湘(1982)“也”字句的描写分类

分类图,分类图


(b)马真(1982)“也”字句的描写分类

曲线图,音高,声调,普通话


12更多的是一个听觉概念,它在声学中无法直接测量,其实验语音的相关量为基频(Pitch)①。基频指的是复合音中振幅最大、频率最低的分音的振动频率。基频的不同表现在波形上为单位时间内周期重复次数的多少,重复次数越多,基频越大。基频的范围反映调域,基频的变化走势则反映声调。基频曲线则与句子焦点的判断有关。二、调型描写声调通常用两种方式来区别不同的调位:一依靠调型,也就是音高曲线的不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单向的升调或降调以及没有突出上升或下降变化的平调;也可以是连续性的多向变化,如升降调、降升调以及表现为降平升的三折调等等。二靠音高曲线的相对高低或长短来区别不同的声调。北京话里声调的不同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调型而不是具体的调值[4]。但声调在单字调中的语音表现与在双字组、多字组、语流中并不完全一致。下图2.1是熊子瑜(2017)中对汉语单音节声调与双字组中上声声调作图的结果。图2.1普通话声调音高曲线图与双字组中的上声音高对比观察图2.1可知,在该发音人发音时,阴平先出现一个很短的降调,后保持平调,略有起伏,调域在5Hz以内;阳平先出现一个很短的升降调,后持续上①赖福吉.语音数据分析——田野调查和仪器技术入门,朱晓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4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连NP都VP”句式的韵律焦点分析[J]. 温宝莹,东韡妍.  汉语学习. 2019(05)
[2]普通话轻声的性质与声学关联物研究综述[J]. 于梦晓.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9(04)
[3]汉语轻声音节韵律表现的多样性[J]. 黄靖雯,石锋.  语言文字应用. 2019(01)
[4]“将”字句韵律分布模式研究[J]. 谢郴伟.  汉语学习. 2018(06)
[5]“T+都/也+不/没+VP”结构的句法表现[J]. 崔维真,齐沪扬.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6)
[6]“连XP都/也VP”构式的分类层级和原型效应[J]. 胡亚.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8(04)
[7]“极小量+也/都+VP”否定构式辨析[J]. 巴丹.  励耘语言学刊. 2017(02)
[8]副词“也”的量级含义研究[J]. 邓川林.  中国语文. 2017(06)
[9]“也”字句的单比与通比[J]. 储泽祥,储一鸣.  汉语学习. 2017(05)
[10]普通话不同信息结构中轻声的语音特性[J]. 李爱军.  当代语言学. 2017(03)

硕士论文
[1]“怎么V也V不C”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探索[D]. 黄玉婷.河北师范大学 2019
[2]语音学视角下的“连……也/都……”构式句分析[D]. 关亦淳.东北师范大学 2019
[3]焦点对音强及谱加重影响的实验研究[D]. 黄雪娇.暨南大学 2014
[4]“还”和“Still”的语用分析及相关语音问题研究[D]. 孟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5]“还、又、也”语气义的表达机制[D]. 徐鹏波.北京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87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287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