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河北沙河方言声调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22:07

  本文关键词:河北沙河方言声调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采用声学实验手段对沙河方言进行研究,通过提取声学基频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沙河方言声调格局。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实验语音学、河北地区传统方言学研究背景,介绍沙河方言语音系统及相关背景。对本文主要方法、实验过程作出说明。第二部分,对沙河方言单字调进行声学实验研究。分地区、性别和年龄段进行差异分析,最终得出各地区单字调声调格局。在此基础上,对声调另一重要参考目标——时长进行试验,得出沙河地区整体存在舒促对立现象的结论。第三部分,对沙河方言双字调变调模式进行声学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各地区均存在相同数量的变调模式;在双字调时长中,仍存在舒促对立现象;入声进入双字调并没有消减其短促特征。第四部分,一是对喉塞尾脱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沙河地区入声舒化的整体面貌;二是对入声舒化程度和规律进行探讨。试验证明,沙河地区喉塞尾脱落情况没有明显规律,实验结果呈现出一定的随机性。
【关键词】:河北沙河话 声调 实验研究 喉塞尾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72.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26
  • 第一节 研究背景8-13
  • 一、汉语声调格局和变调模式实验研究概况8-11
  • 二、河北方言声调及入声研究概况11-13
  • 第二节 沙河方言概况13-20
  • 一、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13-14
  • 二、沙河方言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14-15
  • 三、沙河方言语音概况15-20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目的、方法、准备、过程20-26
  • 一、研究目的20
  • 二、研究方法20-21
  • 三、研究准备21-24
  • 四、实验过程24-26
  • 第二章 沙河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26-57
  • 第一节 音高研究26-52
  • 一、单个发音合作人实验结果26-28
  • 二、地域差异的声调实验结果28-51
  • 三、与传统值的比较分析51
  • 四、两读情况说明51-52
  • 第二节 时长研究52-56
  • 一、绝对时长研究52-54
  • 二、相对时长研究54-56
  • 第三节 本章小结56-57
  • 第三章 沙河方言双字调实验研究57-132
  • 第一节 音高研究57-123
  • 一、单个发音合作人实验结果57-59
  • 二、地域差异的声调实验结果59-123
  • 第二节 沙河方言双字调时长研究123-131
  • 一、绝对时长研究123-127
  • 二、相对时长研究127-131
  • 第三节 本章小结131-132
  • 第四章 沙河方言入声喉塞尾研究132-147
  • 第一节 入声喉塞尾实验研究132-140
  • 一、喉塞尾的声学特征132-133
  • 二、沙河方言入声喉塞尾的特点133-140
  • 第二节 喉塞尾脱落在中古入声字中的表现140-146
  • 一、喉塞尾脱落情况140-145
  • 二、分析与说明145-146
  • 第三节 本章小结146-147
  • 结语147-148
  • 参考文献148-152
  • 附录一 入声字表152-154
  • 附录二 单字调各发音人实验数据统计表154-158
  • 附录三 双字调个发音人实验数据统计表158-175
  • 后记1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越;朱晓农;;喉塞尾入声是怎么舒化的——孝丰个案研究[J];中国语文;2011年03期

2 周德才;他留话先喉塞鼻边音声母探究[J];民族语文;2005年02期

3 马文忠;大同方言的重读变调[J];语文研究;1995年02期

4 朱晓农;浙江台州方言中的嘎裂声中折调[J];方言;2004年03期

5 栗华益;;江西余干方言的入声韵尾[J];方言;2011年01期

6 刘晓楠;;武安方言中“子”的读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10期

7 王彩豫;;湖北松滋方言音系及其入声演变的途径[J];语言研究集刊;2011年00期

8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琳;河北沙河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宋益丹;南京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河北沙河方言声调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5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c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