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4 00:43
  汉语趋向动词是一个封闭式词类,共有11个,分别为:“来、去、上、下、进、出、起、过、到、回、开”。汉语趋向动词除了表达移动的趋向也即路径之外,还表达大量的非空间概念,是汉语中义项比较多的一个词类。趋向动词是汉语语言学界的传统研究课题,但以往对汉语趋向动词的语义研究,主要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着眼于对语言事实本身进行描写和归类,对趋向意义之外的不同义项的派生动因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鉴于此,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对11个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结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与相关的英语词语进行了比较。多义词的研究,尤其是多义词义项派生动因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点和难点。20多年来,认知语言学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义项派生的动因进行了探讨。根据研究角度和理论运用的不同,我们将目前认知语言学对义项派生的具体研究归纳为3种不同的模式:(1)概念隐喻模式;(2)语义参数模式;(3)规则多义模式。通过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都存在一些局限。概念隐喻模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第一,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定位为两个大的经验域之间的系统映射,这一定位本身及其对隐喻概念的解释都存在一...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1.2 研究模式及理论基础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内容及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汉语趋向动词语义研究现状
        2.2.1 对趋向补语语法性质的界定
        2.2.2 对趋向补语句法结构的描写和分析
        2.2.3 对趋向补语的语义分析
    2.3 传统语义学对一词多义的研究
    2.4 认知语言学多义研究综述
        2.4.1 认知语言学关于多义词语义结构的两个基本假设
        2.4.2 概念隐喻研究模式及其评价
        2.4.3 语义参数研究模式及其评价
        2.4.4 规则多义研究模式及其评价
    2.5 小结
第三章 研究模式与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LCCM理论与ⅡTSC理论
        3.2.1 LCCM理论及其对本文的理论支持
        3.2.2 ⅡTSC理论及其对本文的理论支持
    3.3 运用LCCM理论调整规则多义研究模式
    3.4 运用LCCM理论进一步分析义项派生的经验基础
        3.4.1 运用LCCM理论进一步探讨经验共现
        3.4.2 运用LCCM理论重新分析经验相似并与经验共现进行比较
        3.4.3 运用LCCM理论将相邻关系与经验共现及感知相似进行比较
    3.5 LCCM多义研究模式的提出
第四章 汉语趋向动词基本词汇概念的词汇化与概念化
    4.1 引言
    4.2 汉语趋向动词趋向概念的词汇化
        4.2.1 汉英路径成分的词汇化模式
        4.2.2 汉语趋向动词与其它汉语路径动词的比较
        4.2.3 汉英路径概念的不同语法形式之间的区别
    4.3 汉语趋向动词基本词汇概念的概念化
        4.3.1 空间关系的概念化原则:参照与突显
        4.3.2 汉语趋向动词对空间移动事件的概念化
    4.4 小结
第五章 汉语趋向动词"过"的多义研究
    5.1 引言
    5.2 汉语趋向动词多义结构的基本特征
    5.3 "过"的多义分析
        5.3.1 "过"的不同义项
        5.3.2 "过"的辐射式多义网络
        5.3.3 "过"的义项派生分析
    5.4 相关英语词语与"过"的多义结构比较与分析
        5.4.1. cross与"过"的比较与分析
        5.4.2 pass,past,over及through与"过"的比较与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其它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
    6.1 引言
    6.2 "进/出"与"到"的多义分析
        6.2.1 "进/出"的多义分析
        6.2.2 "到"的多义分析
    6.3 "上/下"、"起"的多义分析
        6.3.1 "上/下"的多义分析
        6.3.2 "起"的多义分析
    6.4 "回"的多义分析
        6.4.1 "回"的不同义项
        6.4.3 "回"的义项派生分析
    6.5 "开"的多义分析
        6.5.1 "开"的不同义项
        6.5.2 "开"的义项派生分析
    6.6 "来/去"的多义分析
        6.6.1 "来/去"的不同义项
        6.6.2 "来/去"的义项派生分析
    6.7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的主要发现
    7.2 本文的局限性
    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著作
致谢



本文编号:3382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382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5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