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08:21
  本文在前贤和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位事范畴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与研究:从位事范畴的格标、位事句的语义结构、位事的句法实现、位事的句法表达等方面对现代汉语位事范畴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位事的句法实现机制进行了解释。同时,本文还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K+NP”的隐现情况及其篇章功能。目前,就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的研究而言,主要是基于句子的研究,全面系统考察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的文献几乎看不到。本文不仅从句法、语义等方面对现代汉语位事范畴进行静态的描写与分析,还从动态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的隐现情况以及篇章功能进行了考察,对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的句法实现机制进行了认知解释,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建构现代汉语位事范畴体系的一种尝试。全文共九章。第一章是绪论。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处所范畴的次范畴——位事,对位事的研究现状、借鉴的理论方法、语料来源、所用术语和符号做出说明。第二章对位事范畴的格标进行了界定,英语位事范畴的格标主要为介词(前置词),汉语的介词,包括前置词、后置词(主要是方位词)以及框式介词都可以成为位事范畴的格标。在此基础上从格标的维度、...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相关词类及句式研究
        1.3.2 认知角度的研究
        1.3.3 类型学角度的研究
        1.3.4 汉外对比角度的研究
    1.4 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1.5 各个章节的安排
    1.6 语料来源
    1.7 符号说明
第二章 位事范畴的格标
    2.1 位事范畴格标的界定
    2.2 汉英位事范畴格标比较
        2.2.1 汉英位事范畴格标维度比较
        2.2.2 汉英位事范畴格标精确度比较
        2.2.3 汉英位事范畴格标的悬空问题
        2.2.4 汉英位事范畴格标歧义分析
        2.2.5 汉英位事范畴格标的时态和语态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位事句的语义分析
    3.1 位事句的动核结构
        3.1.1 存在位事的动核结构
        3.1.2 起点位事的动核结构
        3.1.3 经过点位事的动核结构
        3.1.4 终点位事的动核结构
        3.1.5 朝向位事的动核结构
        3.1.6 放置位事的动核结构
    3.2 位事句句法语义框架
    3.3 位事句的句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动核结构中位事的句法实现
    4.1 位事作补语
    4.2 位事作宾语
    4.3 位事作主语
        4.3.1 位事作存在句主语
        4.3.2 位事作隐现句主语
    4.4 位事作状语
    4.5 位事作可逆句的主语和宾语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动核结构中位事的句法实现
    5.1 位事作主语
    5.2 位事作状语
    5.3 位事作宾语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位事范畴的句法表达
    6.1 位事范畴的构成
    6.2 位事范畴构成的句式
        6.2.1 有标记位事范畴句式
        6.2.2 无标记位事范畴句式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位事范畴句法实现的认知解释
    7.1 “位事状语”与“位事补语”的认知解释
    7.2 “位事宾语”的认知解释
        7.2.1 动宾/动补+位事宾语的认知解释
        7.2.2 不及物动词+位事宾语的认知解释
        7.2.3 双宾结构中“位事宾语”的认知解释
        7.2.4 及物动词+位事宾语的认知解释
    7.3 “位事主语”的认知解释
        7.3.1 位事作存现句主语的认知解释
        7.3.2 位事作可逆句主语的认知解释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K+NP 位”的隐现分析
    8.1 “K”的隐现
        8.1.1 “K”必隐
        8.1.2 “K”必现
        8.1.3 “K”可隐可现
    8.2 “NP 位”的隐现
        8.2.1 语义因素的影响
        8.2.2 语用因素的影响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K+NP 位”的篇章功能分析
    9.1 照应
        9.1.1 外指照应
        9.1.2 内指照应
        9.1.3 指示照应
        9.1.4 零照应
    9.2 省略
    9.3 词汇衔接
    9.4 引出话题
    9.5 对比强调
    9.6 提示空间线索
    9.7 篇章管界功能
        9.7.1 “位事”管界的类型
        9.7.2 确定“位事”管界的手段
    9.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式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J]. 陈满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4)
[2]构式与意象图式[J]. 陆俭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3]关于构式的范围和类型[J]. 陈满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6)
[4]语言习得研究的构式语法视角[J]. 黄洁.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8(04)
[5]“花园蜜蜂句”的语义及句法特征考察[J]. 张高远.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4)
[6]构式语法及其对外语教学和习得的启示[J]. 王原霞.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7)
[7]时间连接成分的主位识别[J]. 金晓艳,柳英绿.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8]“不但”类连词的成词理据[J]. 刘立成,柳英绿.  汉语学习. 2008(03)
[9]词类的构式语法视角[J]. 高航,张凤.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3)
[10]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 陆俭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8(01)

博士论文
[1]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 解正明.北京语言大学 2007
[2]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 郭富强.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 谢晓明.湖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位事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D]. 王晓庆.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30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430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6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