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河北曲周方言词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07:13

  本文关键词:河北曲周方言词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曲周位于河北省南部,处于冀鲁官话和晋语的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移民问题使得曲周方言词汇具有独特的过渡性特色,这对方言学和语言学来说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对曲周方言词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们需要对曲周方言词汇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日后河北方言词汇的横向比较研究提供材料。所以本文选取曲周方言词汇作为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全文分为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研究曲周方言词缀“子”、“儿”、“头”,以大量词语为依托,对其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进行描写分析。第二章研究曲周方言代词,对该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代词进行分析研究。第三章研究曲周方言副词,对比普通话对曲周方言副词进行分类描写和分析讨论。第四章研究曲周方言量词、介词、连词,对比普通话分析其特点。第五章研究曲周方言固定语,对该方言的三音节和四音节固定语进行描写分析,研究其结构类型和语义特点。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曲周方言词缀“子”、“儿”、“头”有较强的构词能力,跟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结构组合构成词语。二、与普通话相比,曲周方言代词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数量多,语音存在合音和儿化现象。曲周方言代词语法功能分工也比普通话更为细致,如第一人称代词单数作定语,用“俺”不用“我”。三、对比普通话,曲周方言副词数量丰富,表义更为细腻。虽然能够在普通话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副词,但大部分不能够完全对应,在使用时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四、与普通话相比,曲周方言量词、介词、连词的数量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曲周方言个别量词或介词的使用范围比普通话广,一个量词或介词承担普通话两个或多个量词或介词的功能;另一方面是因为曲周方言口语交流几乎不使用连词,这直接导致了连词的不丰富性。五、到目前为止,笔者共收集三音节固定语140个,四音节固定语151个。结构类型方面,三音节固定语有复合式、重叠式和附加式三种结构类型,四音节固定语有增加衬音式、重叠式、复合式和附加式四种结构类型。语义特点方面,从语义构成方式说,曲周方言三音节固定语有描摹、比喻、夸张和引申四种方式,而四音节固定语较为简单,有描摹和比喻两种方式。从语义表达特点上说,三音节固定语和四音节固定语突出的是语义表达的形象性和贬义性。方言词汇开放性的特点加大了它的研究难度。由于时间关系,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敬请业内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曲周 方言 词汇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7
  • 一 选题缘起及研究现状11-12
  • (一)选题缘起11
  • (二)研究现状11-12
  • 二 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12-13
  • (一)研究思路12
  • (二)研究方法12-13
  • (三)研究意义13
  • 三 曲周概况13-16
  • (一)曲周地理人口概况13
  • (二)曲周历史沿革13-14
  • (三)曲周方言语音系统14-16
  • 四 发音合作人及符号说明16-17
  • (一)发音合作人情况16
  • (二)本论文符号说明16-17
  • 第一章 曲周方言词缀“子”、“儿”、“头”研究17-25
  • 一 “子”、“儿”、“头”缀词语分析17-22
  • (一)“子”缀词17-20
  • (二)“儿”缀词20-22
  • (三)“头”缀词22
  • 二 词缀“子”、“儿”、“头”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22-25
  • (一)词缀“子”、“儿”、“头”的语法功能22-23
  • (二)词缀“子”、“儿”、“头”的语义特点23-25
  • 第二章 曲周方言代词研究25-36
  • 一 人称代词25-30
  • (一)第一人称代词26-27
  • (二)第二人称代词27-28
  • (三)第三人称代词28-29
  • (四)其他人称代词29-30
  • 二 指示代词30-33
  • (一)指代人或物的指示代词30-31
  • (二)指代时间的指示代词31
  • (三)指代处所的指示代词31-32
  • (四)指代性状、方式的指示代词32-33
  • 三 疑问代词33-36
  • (一)询问人的疑问代词33
  • (二)询问事物的疑问代词33-34
  • (三)询问时间、处所的疑问代词34
  • (四)询问性状、方式的疑问代词34-35
  • (五)询问原因的疑问代词35
  • (六)询问数量的疑问代词35-36
  • 第三章 曲周方言副词研究36-47
  • 一 程度副词36-37
  • 二 时间、频率副词37-41
  • 三 范围副词41-42
  • 四 语气副词42-45
  • 五 情状副词45-47
  • 六 否定副词47
  • 第四章 曲周方言量词、介词、连词研究47-52
  • 一 量词47-49
  • 二 介词49-50
  • (一)曲周方言介词概貌49
  • (二)曲周方言特殊介词49-50
  • 三 连词50-52
  • (一)曲周方言连词概貌50-51
  • (二)曲周方言特殊连词51-52
  • 第五章 曲周方言固定语研究52-100
  • 一 三音节固定语研究52-75
  • (一)三音节固定语集释52-71
  • (二)三音节固定语结构类型和语义特点分析71-75
  • 二 四音节固定语研究75-100
  • (一)四音节固定语集释75-95
  • (二)四音节固定语结构类型和语义特点分析95-100
  • 结论100-101
  • 参考文献101-103
  • 附录 曲周方言分类词汇表103-15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学伟;开封方言词汇与古汉语[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李玉;;石门方言词汇(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陈洁汶;;谈方言在报道中的运用——方言词汇使用的现实意义与弊端[J];中国地市报人;2011年07期

4 李行健;河北方言词汇编(选载·续)[J];天津师院学报;1979年03期

5 李行健;河北方言词汇编(选载·续完)[J];天津师院学报;1980年02期

6 李申;徐州方言词汇(下)[J];方言;1980年03期

7 颜森;;高安(老屋周家)方言词汇(三)[J];方言;1982年03期

8 李申;徐州方言词汇续稿[J];方言;1984年03期

9 蔡勇飞;浙江方言词汇内部差异例述[J];杭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10 颜清徽 ,刘丽华;湖南娄底方言词汇(二)[J];方言;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九根;;从赣方言词汇的形成与发展看其内外运行机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任丽花;;方言的兴衰与普通话的认同之现状反思——以天水方言词汇为例[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昭聪 暨南大学中文系;以语义比较新视角做方言词汇新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燕;互联网环境下的中文热词与方言词汇的定量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王宏佳;湖北咸宁方言词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章黎平;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建丽;信阳方言词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伟琴;北海粤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笑舒;大连方言词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于新鑫;西安方言词汇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曹慧萍;陕西石泉方言词汇研究[D];三峡大学;2013年

6 李雨桧;泗水方言词汇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雷欣;澄城方言词汇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洋;益阳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朱莹;宜城方言词汇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孙月梅;张掖方言词汇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河北曲周方言词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45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