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以河南大学巴基斯坦班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24 12:09
  为扩大中国与南亚各国人文交流,推进南亚各国汉语教师本土化建设,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5年设立了孔子学院奖学金南亚国家汉语师资班项目。2016年河南大学成为参与该项目的高校之一。2017年2月笔者有幸担任巴基斯坦本科班的听力老师,在近一年的兼职教学中笔者收集整理了大量巴基斯坦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在分析各类偏误后,提出了巴基斯坦留学生汉字书写的教学建议。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国内学者对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情况以及学者们对外国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此外指明了本文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是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语料来源和统计方法,并简要说明了巴基斯坦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总体情况。第三部分则是具体分析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汉字偏误,主要从笔画、部件、结构、别字等方面进行。分析偏误可知,初级阶段学生的主要偏误集中在笔画方面;中级阶段的偏误主要集中在部件方面。第四部分从母语负迁移、汉字自身的复杂性、学生自身、教学、语音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汉字书写偏误产生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汉字特点、教学方法和学习者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以河南大学巴基斯坦班为例


1-2可知: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书写偏误比重由多到少为:笔画、部件、结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以河南大学巴基斯坦班为例


我们可明显看出:

偏误,变形比,占比,比重


从数量上观察,初级阶段学生最主要的偏误集中在笔画变形上明显集中在笔画缺损上,笔画变形却直线下降。 2-1 观察各偏误所占比重可得,初级阶段,笔画变形比重最多,笔画缺损次排在第三位。中级阶段,笔画缺损比重最多,笔画增加次之,笔画变形排能是由于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对笔画形态和位置的关注逐步加深,因偏误降低了,但对笔画的数目却仍旧处于模糊状态。具体的偏误分析如下一)笔画的增损的增损,笔画的冗余和缺损也即在正确汉字的基础上增加多余笔画或减少初级阶段笔画层面的 259 例偏误中,笔画冗余有 16 例,比重为 6%;笔画,比重为 27%。中级阶段的笔画冗余为 16 例,比重为 21%;笔画缺损为 347%。由所占比重可知,无论在初级还是中级,笔画缺损这一偏误所占比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巴基斯坦学生汉字书写偏误调查分析[J]. 陈思颖,刘亚男.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12)
[2]论对外汉字教学理据[J]. 习觅哲,王一涛.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12)
[3]60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之研究(上)[J]. 施正宇,吕文杰,范佳燕,房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5(01)
[4]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J]. 李运富.  世界汉语教学. 2014(03)
[5]巴基斯坦学生汉语语音学习难点分析[J]. 殷华杰,申姝琦.  科技资讯. 2013(31)
[6]从小学生错别字看识字教学之应对策略[J]. 苗彦贞.  教学与管理. 2013(26)
[7]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笔画[J]. 王汉卫,苏印霞.  世界汉语教学. 2012(02)
[8]欧美初学者汉字书写的偏误及成因分析[J]. 刘艳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S3)
[9]现代汉字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姚敏.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02)
[10]对外汉字教学与“俗文字”教学[J]. 孙希.  文教资料. 2010(29)

硕士论文
[1]巴基斯坦留学生汉字习得策略与习得效果的关系研究[D]. 杜超.天津师范大学 2018
[2]初级和中级阶段的巴基斯坦学习者汉字偏误和改进措施[D]. 陈思颖.四川师范大学 2018
[3]巴基斯坦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调查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D]. 庄俊迁.苏州大学 2017
[4]留学生汉字偏误考察与分析[D]. 魏玲玲.复旦大学 2013
[5]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日本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丁雪.辽宁师范大学 2013
[6]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汉字教学策略[D]. 项晨辰.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7]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蓉若.西南大学 2011
[8]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及对策研究[D]. 王艳娣.安徽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50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50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2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