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二语习得中“了”的使用偏误及其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1-12-29 07:40
  “了”是个高频虚词,一直是国内外语法学者多角度、不间断的探讨热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突出的难点。本课题以“了”的义项分类为讨论基础,以留学生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了”字偏误为考察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留学生们使用“了”字的误区和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本文重点提出对“了”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的建议,对“了”的研究成果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并对如何将研究成果有效地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标准及依据
    1.1 "了1"的语法意义及用法
        1.1.1 "了1"的语法意义
        1.1.2 "了1"的用法
    1.2 "了2"的语法意义及使用规律
        1.2.1 "了2"的语法意义
        1.2.2 "了2"的使用规律
    1.3 "了1"与"了2"语法意义的相似性
    1.4 本文采用的"了"字划分标准与研究依据
        1.4.1 教学大纲对"了"用法的规定
        1.4.2 《汉语教程》中对"了"字用法的规定
        1.4.3 本文关于"了"字使用偏误的研究标准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了"字习得偏误
    2.1 "了"字习得偏误的语料来源
    2.2 "了"的句内使用偏误及原因分析
        2.2.1 "了"在句内的已用用错
        2.2.2 "了"在句内的该用未用
        2.2.3 其它
        2.2.4 对"了"在句内的使用偏误的进一步思考
    2.3 "了"的篇章中使用偏误及原因分析
        2.3.1 篇章及篇章偏误概念的界定
        2.3.2 "了"在篇章中的使用偏误及分析
        2.3.3 对"了"在篇章中的使用偏误的进一步思考
第三章 由"了"的使用偏误看对外汉语的教学策略
    3.1 "了"字的基本意义及用法的教学策略
        3.1.1 影响"了"的使用的因素不是单一的
        3.1.2 掌握"了"字的基本用法
    3.2 "了"字的特殊用法及修辞意义的教学策略
        3.2.1 "了1"的特殊用法——隐现
        3.2.2 "了2"的表达效果
        3.2.3 "了"字特殊用法及意义的教学策略
    3.3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中"了"的语法点的编排建议
        3.3.1 对外汉语教材的评价标准
        3.3.2 "了"的语法点在对外汉语语法体系中的定位
        3.3.3 对"了"字语法点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的建议
    3.4 对教师在"了"字课堂教学中的建议
        3.4.1 口语互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3.4.2 注重对比,强化助词的区分性
        3.4.3 命题写作,提升"了"字在篇章中的正确运用
        3.4.4 自行改错,利用改错环节巩固语法知识
    3.5 充分运用好学生的母语正迁移作用
    3.6 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习惯
        3.6.1 语言的习得受思维的影响
        3.6.2 汉语思维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3.6.3 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
    3.7 培养学生使用"了"的语感
        3.7.1 语感培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3.7.2 如何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语感
第4章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了”的偏误思考[J]. 吴华.  周末文汇学术导刊. 2006(02)
[2]普方古视角下的“了1”“了2”“了3”研究[J]. 史冠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3)
[3]从语言习得文本看“了”的语法限制[J]. 彭兰玉,吴青峰.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4]韩国学生对“了”的误用及其原因[J]. 崔立斌.  语言文字应用. 2005(S1)
[5]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 吴福祥.  当代语言学. 2005(03)
[6]培养外语学习中的语言思维[J]. 张雪光,支静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7]“了”的分类问题再探讨[J]. 刘春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8]泰国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虚词“了”的探讨[J]. 陈楚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02)
[9]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了”的常见偏误分析[J]. 韩在均.  汉语学习. 2003(04)
[10]对外汉语教材语法项目排序的原则及策略[J]. 吕文华.  世界汉语教学. 2002(04)

硕士论文
[1]中级印尼留学生篇章衔接偏误分析及写作课篇章教学[D]. 刘怡冰.暨南大学 2006
[2]HSK(高等)作文中日韩留学生体标记“了”的使用情况考察[D]. 吕欣航.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55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55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4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