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尚书正义》与《尚书全解》训诂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20:20
  《尚书》是研究我国夏商周历史不可缺少的著作,作为五经之首,也是历代君王治国理政的范本。对于《尚书》的研究,从古至今从未断绝,历代传疏,卷册盈室。隋唐是训诂学发展的兴盛时期,两宋为训诂学发展的变革时期,《尚书正义》与《尚书全解》是这两个时期的重要著作,二者又在内容上有诸多联系。因此,从训诂学研究角度比较二者,可大致理清唐宋时期《尚书》训诂发展的脉络,为唐宋训诂研究提供新的语料和理论参考。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介绍林之奇《尚书全解》及孔颖达《尚书正义》基本情况,梳理自《正义》到《全解》时代《尚书》学的发展脉络,同时揭示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即第一章训诂内容比较。论述《尚书正义》与《尚书全解》在训释字词、辨析句读、说明修辞等方面的异同,讨论《全解》对《正义》《书》训内容的继承与突破。《全解》参引诸家《书》说对《正义》训诂内容多有辨析,在释词解句时明确提出了语助词、叹辞、等概念,讨论了《尚书》中富有争议的句读分歧,又对《尚书》经文中的比喻、变文、省略等修辞类型加以阐述。林之奇还将“错综”这种修辞手法运用于《尚书》训诂中,富有创新性。第二部分即第二章训诂方法比较。论述《尚书全解...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林之奇、孔颖达及《尚书全解》、《尚书正义》
    二、《尚书全解》、《尚书正义》的研究现状综述
    三、《尚书正义》、《尚书全解》与时代的互动
    四、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尚书正义》、《尚书全解》训诂内容比较
    第一节 解释字词
    第二节 训释虚词
    第三节 分析句读
    第四节 说明修辞
第二章 《尚书正义》、《尚书全解》训诂方法比较
    第一节 序言探求文章章旨
    第二节 探寻义理解经之道
    第三节 以文证造立训解
    第四节 承上启下贯通古籍
第三章 《尚书正义》、《尚书全解》的训诂理念比较
    第一节 《尚书正义》疏不破注
    第二节 《尚书正义》相传为训
    第三节 《尚书全解》慎阙其疑
    第四节 《尚书全解》以意逆志
第四章 《尚书正义》、《尚书全解》的比较与影响
    第一节 《尚书正义》与《尚书全解》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尚书正义》与《尚书全解》的训诂影响
    第三节 《尚书全解》不同于《尚书正义》的义理新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宄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五经正义》的经典诠释方法与原则[J]. 康宇.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06)
[2]略述宋代《尚书》学成就[J]. 庞瑞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1)
[3]论《五经正义》中孔颖达的文学思想[J]. 苗贝贝.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4]林之奇《尚書全解》成書流傳考——兼論其《洛誥》以下部分真僞[J]. 朱學博.  历史文献研究. 2014(02)
[5]林之奇、吕祖谦《尚书》学著作考述[J]. 王小紅.  宋代文化研究. 2013(00)
[6]林之奇《观澜文集》及其对唐宋派形成的影响[J]. 杜海军.  闽江学院学报. 2010(06)
[7]林之奇诗辨伪——兼论《拙斋文集》的版本源流[J]. 王开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8]理学视野下的《尚书》诠释——论林之奇《尚书全解》的思想意义[J]. 陈良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3)
[9]朱子之论王、苏、林、吕四家《书》学[J]. 陈良中.  求索. 2007(12)
[10]宋代《尚书》学文献及其特点[J]. 王小红.  图书与情报. 2007(06)

博士论文
[1]《尚書孔傳》訓詁研究[D]. 邵妍.山东大学 2016
[2]宋代《尚书》学研究[D]. 张建民.西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清代吴派《尚书》训诂方法研究[D]. 张远影.扬州大学 2019
[2]《太炎先生尚书说》训诂研究[D]. 蔡欣.扬州大学 2019
[3]《孟子集注》和《孟子字义疏证》训诂比较研究[D]. 张春艳.陕西师范大学 2018
[4]段玉裁、王氏父子《尚书》训诂比较研究[D]. 秦力.扬州大学 2017
[5]《史记索隐》与《史记正义》的训诂比较研究[D]. 陈亚茹.宁夏大学 2017
[6]《尚书平议》训诂研究[D]. 吴萍.扬州大学 2016
[7]王鸣盛《尚书后案》训诂研究[D]. 尚秀兰.扬州大学 2016
[8]《尚书古注便读》训诂研究[D]. 宋娜.江苏师范大学 2014
[9]林之奇及其《尚书全解》研究[D]. 朱学博.华东师范大学 2014
[10]《论语集解》四家注训诂比较与分析[D]. 申文娟.闽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66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566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8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