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儿童空间位置句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21 22:39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1岁到5岁儿童语料,以语义为纲,运用语言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考察了儿童空间位置句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影响空间位置表达的相关因素,并对儿童空间位置句的习得机制作出一些新的解释。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描述儿童静态位置句的分类和表现形式,探讨儿童对影响静态位置表达的词语的选用,分析空间存在参照和方位系统、形状系统的内在联系。考察发现,词语的选用与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存在状态及词语本身的语义密切相关,空间存在参照的选择对静态位置表达有决定作用,空间参照所体现的空间范围须和目标物的空间范围一致。第二章对儿童动态位移句作较为细致的划分,并分析影响动态位置表达的相关因素——词语的选用和参考位置的选择。考察发现,儿童表达动态位置关系时,一般会选用具有位移性质的词语,如趋向动词、介词和动词等,其中单独表示位移方向的趋向动词是他们的首选;儿童对参考位置的选择以“说话人处所”、“说话人处所+事物处所”为主,其中,事物位置的确定依赖当时当地的语境。第三章分析图形—背景图式、容器图式、路径图式对儿童空间位置表达的影响。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1 儿童空间位置系统中的静态位置句
    1.1 儿童静态位置句的概念
    1.2 儿童状态位置句
        1.2.1 儿童状态位置句的组成
        1.2.2 儿童状态位置句的表现形式
    1.3 儿童动作位置句
        1.3.1 儿童动作位置句的组成
        1.3.2 儿童动作位置句的表现形式
    1.4 儿童静态位置表达和词语的选择
    1.5 儿童静态位置句中的空间存在参照系统和方位系统(方位词)、形状系统(空间范围)的内在联系
§2 儿童空间句中的动态位置系统
    2.1 儿童动态位移句的组成及其表现形式
        2.1.1 凸显位移源点
        2.1.2 凸显位移终点
        2.1.3 同时凸显源点和终点
        2.1.4 无源点和终点
    2.2 儿童动态位置表达和词语的选择
        2.2.1 儿童动态位移句中的动词及其位移性
        2.2.2 儿童位移句中的趋向动词及其位移性
        2.2.3 儿童动态位移句中的介词及其功能
    2.3 儿童动态位置中参考位置的选择
§3 儿童空间位置句与意象图式
    3.1 图形—背景图式与空间句中参照点的选择
    3.2 容器图式与空间句中参照点的选择
    3.3 路径图式与动态句中参照点的选择
§4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致谢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特点[J]. 庞丽娟,魏勇刚,林莉,韩小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04)
[2]3~6岁儿童对言语行为的元认知发展[J]. 谢书书,张积家.  心理学探新. 2007(04)
[3]物体的空间关系对语义相关判断的影响[J]. 莫雷,伍丽梅,王瑞明.  心理科学. 2006(04)
[4]物体位置与空间关系的心理表征[J]. 赵民涛.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3)
[5]图形-背景空间概念及其在语言中的隐喻性表征[J]. 刘国辉.  外语研究. 2006(02)
[6]地点域/方位域对立和汉语句法分析[J]. 方经民.  语言科学. 2004(06)
[7]影响儿童语言习得的因素分析[J]. 巩晓,钟家芬.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4(05)
[8]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 方经民.  世界汉语教学. 2004(02)
[9]论0~3岁儿童词义理解的几个阶段[J]. 魏锦虹.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10]儿童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 毕鸿燕.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博士论文
[1]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D]. 朱晓军.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4-11岁儿童空间关系认知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D]. 叶文晖.陕西师范大学 2008
[2]儿童语言中的介词及相关问题讨论[D]. 陈勇.安徽师范大学 2006
[3]儿童语言中的时处格、根由格、关涉格介词[D]. 黄婉梅.安徽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01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01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b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