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中高级韩国学生“得”字状态补语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1 23:52
  对于留学生来说,“得”字状态补语比较容易理解,但实际运用的比率不高,是学生容易做出偏误或回避使用的语法项目。关于“得”字状态补语以前大部分学者注重在理论方面的研究,针对教学,尤其是针对韩国学习者习得及教学的研究比较贫乏。本文通过对比汉语状态补语及相应韩国语表达形式,概括两种语言在表达形式上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母语对其使用状态补语的负迁移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加深对状态补语这一语法点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并且对韩国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正文三章,另加绪论和结论。第一章,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及语料来源,简单介绍了“得”字状态补语研究的概况。第二章,将从池莉四部作品中收集到的190例“得”字状态补语按句法与语义分类法分成四大类,考察中韩两种语言间的对应形式,即汉语状态补语翻译成韩语后主要以状语形式或者谓语形式出现。第三章,对韩国学生习得“得”字状态补语的情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和统计,详细了解他们习得“得”字状态补语的真实情况。并且将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高级班的作文作为中介语语料库,对这些语料进行偏误分析,然后通过结果分析得...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语料来源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状态补语的本体研究
        一、关于状态补语的定义
        二、状态补语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三、“得”的性质
        四、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
        五、状态补语的三个平面
        六、韩国人对状态补语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对状态补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状态补语与结果补语的区别
        二、状态补语与可能补语的区别
        三、状态补语和状语的区别
        四、留学生回避、误用状态补语
        五、状态补语的教学
        六、韩国人对程度补语跟状态补语的偏误分析
    第三节 理论支撑
        一、中介语理论
第二章 “得”字状态补语在中韩两种语言间的对应形式分析
    第一节 从句法和语义结合的角度进行的分析
        一、A类
        二、B类
        三、C类
        四、D类
    第二节 汉韩对应形式分析
        一、A类
        二、B类
        三、C类
        四、D类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得”字状态补语的使用调查及偏误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与结果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设计
        四、调查结果的统计
    第二节 韩国学生使用“得”字状态补语的偏误分析
        一、偏误分析理论
        二、偏误来源
        三、偏误类型
        四、句法角度的分析
        五、语义角度的分析
    第三节 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母语负迁移
        二、教材中语言点的设计
        三、习得方面
第四章 教学策略及建议
    一、加强汉韩对比研究
    二、关于教材的编写
    三、关于教师的教学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中介语言研究对二语习得中英语学习的启示[J]. 王珊.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5)
[2]从配价角度考察“V1P+V1+得+MC”中动词的省略情况[J]. 杨恬.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3]结果补语和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与句式转换的关系[J]. 郭云.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8(02)
[4]现代汉语“得”字句研究综述[J]. 陶瑞仁.  绥化学院学报. 2007(06)
[5]浅析名词性词语作状态补语[J]. 宋成吉,张桂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35)
[6]状态补语B类格式V1+得+N+V2初探[J]. 李树彪.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3)
[7]“V1+得+N+V2”主谓结构做状态补语的句式中“N”与“V1”的语义指向关系[J]. 崔亚珍.  长治学院学报. 2007(S1)
[8]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J]. 火玥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9]状态补语带宾结构中V1的省略条件[J]. 吉庆波,李玉华.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11)
[10]“V单+得+形性”结构的语义分析[J]. 李劲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05)

硕士论文
[1]泰国学生汉语补语习得研究[D]. 胡发宣.广西民族大学 2008
[2]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 刘玉川.厦门大学 2008
[3]现代汉语状语与补语易位现象研究[D]. 祁艳.南昌大学 2007
[4]现代汉语状态补语的语义指向分析[D]. 黄叶明.浙江大学 2007
[5]“得”字补语句考察及留学生“得”字补语句偏误分析[D]. 张传立.广西大学 2006
[6]越南留学生“得”字情态补语句习得状况研究[D]. 刘娟.暨南大学 2006
[7]朝鲜族小学生“得”字补语句偏误分析[D]. 崔颖.延边大学 2005
[8]“得”字情态补语句的多视角考察[D]. 余蕾.北京语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01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01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