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通雅》重言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22:32
  《通雅》是一部“仿雅”式的训诂学著作,该书完成于明朝末年,是方以智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五十二卷,卷首三卷,不计入正文。收录并训释了各个时代的词语,尤其是唐宋以来的许多词语。方以智将重言词单列两卷,对其进行专门的收录与训释,分别在《通雅·释诂》卷九、卷十中。本文立足于《通雅》以复音词为主的特点,专门针对该书中重言词进行专门且系统的研究,结合《通雅》一书的特点以及方以智最初收录重言词的初心,探讨重言词的认定、构词方式、训释方法以及语义类型等问题,最后以方以智研究重言词的贡献与不足作为结束,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引论部分。主要介绍《通雅》的作者、成书时间、版本及其性质,主要以《通雅》重言词的研究现状及重言词的研究现状为主,并简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确定重言词的认定及认定标准,并对书中重言词进行穷尽式的考察与分析,量化统计重言词的数量与分布,明确重言词的结构形式,进而分析重言词的词性,主要包括形容词、拟声词、副词、名词与叹词五类,其中,以形容词、拟声词为主。最后,参照赵克勤、伍宗文对重言词归类的观点,划分重言词的构词方式,包括叠音单纯词与重叠式合成词两类。主要借助《说文...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方以智与《通雅》
    (二)研究综述
        1.《通雅》重言词的研究
        2.重言词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1.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一、《通雅》重言词的认定与统计
    (一)重言词的认定
        1.名称
        2.认定标准
    (二)重言词的分布与结构形式
        1.重言词的分布
        2.重言词的结构形式
        3.重言词的词性
    (三)重言词的构词方式
        1.重言词构词方式的各家之说
        2.重言词是单纯词与合成词的集合
二、《通雅》重言词的训诂方法及形式
    (一)训诂方法
        1.说明假借
        2.探求语源
        3.解释转语
        4.参证书例
    (二)训诂形式
        1.以词训词式
        2.以语训词式
        3.以语训语式
        4.综合式
三、《通雅》重言词的语义类型
    (一)描摹声音
        1.描摹人的声音
        2.描摹鸟鸣的声音
        3.描摹风、植物发出的声音
        4.描摹水流或渔网入水声音
        5.描摹其他的声音
    (二)描绘状貌
        1.表现人物神态
        2.描绘人物姿容
        3.形容人物动态
        4.刻画人物心理
        5.强调人物众多
    (三)绘景摹物
        1.描摹植物类状貌
        2.描摹动物类状貌
        3.描摹土地类状貌
        4.描摹天气类状貌
        5.描摹事物形态类状貌
        6.描摹其他类状貌
    (四)表示名称
    (五)表达赞美
    (六)表示其他
        1.地点
        2.时间
        3.可能
        4.辈分
四、方以智研究重言词的贡献与不足
    (一)贡献
        1.用重言词作训词
        2.匡谬正误
        3.材料丰富
    (二)不足
        1.训诂术语不完善
        2.引文格式不统一
        3.词义训释不明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雅》重言词研究[J]. 许鑫桐.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2]叠音词研究综述[J]. 李建廷.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3]《叠雅》所收重叠式复音词研究[J]. 王惠杰.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4]叠音词的性质及相关概念[J]. 王跟国,裴瑞玲.  语文知识. 2013(01)
[5]《诗经》重言式双音形容词的语义特点[J]. 向力.  长江学术. 2012(01)
[6]“重言词”归类问题探讨[J]. 马秀月.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7]重言式的构式语法分析[J]. 高航.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5)
[8]《楚辞》叠音构词探析[J]. 胡良.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9]叠字和《叠雅》[J]. 陈汝法.  辞书研究. 2010(03)
[10]《楚辞》重言的分析[J]. 赵新亚.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硕士论文
[1]《诗经》状貌词及其文学意义研究[D]. 巩丹阳.西北师范大学 2015
[2]《叠雅》训诂研究[D]. 单纪珍.曲阜师范大学 2015
[3]《玉台新咏》重言研究[D]. 邹方方.陕西师范大学 2013
[4]《诗经》重言研究[D]. 徐荻.辽宁师范大学 2013
[5]《诗经》形容词研究[D]. 吴萱.四川师范大学 2013
[6]《通雅》训诂研究[D]. 欧亚青.渤海大学 2012
[7]《通雅·谚原》研究[D]. 张鲁光.浙江财经学院 2012
[8]方以智《通雅》方言材料研究[D]. 何婧.扬州大学 2010
[9]《通雅》“同”、“近”、“通”、“转”研究[D]. 胡婷.浙江师范大学 2010
[10]《字诂》《义府》训诂方法研究[D]. 张月芹.曲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03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03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7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