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辽宁方言词缀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03:05
  汉语方言是我国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方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部结构复杂多样,各具特色。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各方言区的人们交流日益加深,特别是随着普通话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方言中一些独特且具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正逐步发生变化,有的正趋于消失。对这些方言调查研究,对于保存我国的方言文化资源、丰富和加强我国的语言研究有十分重要意义。辽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本文所讨论的辽宁方言指辽宁境内各民族所讲的汉语方言。辽宁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东北官话区。本文从共时与历时角度出发,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描写的方法对辽宁方言词缀进行共时平面的分析。并在其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现象作了力所能及的解释。限于水平解释不了的,也力求把事实摆充分,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在绪论中,我们对辽宁方言词缀研究的现状做了大致的梳理,有了清析的认识:辽宁方言词缀研究成果不及黑、吉两省,发表的论文描写的不系统、不详细,而且研究的不深入,可以说辽宁方言词缀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深度。主体研究分为前缀、中缀、后缀,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对辽宁方言中常用的词缀进行描写、分析。在具体分析中,尽可能地列出辽宁方言中由这些词缀构成的...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辽宁省地理位置及历史人文简况
    (二) 辽宁方言研究概述
    (三) 本文研究的对象、方法、语料及意义
二、辽宁方言前缀
    (一) 单音前缀
    (二) 多音前缀
    (三) 小结
三、辽宁方言中缀
    (一) 单音中缀
    (二) 双音中缀
    (三) 小结
四、辽宁方言后缀
    (一) 单音后缀
    (二) 多音后缀
    (三) 叠音后缀
    (四) 小结
五、辽宁方言词缀虚化因素
    (一) 语言内在因素
    (二) 语言外在因素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汉语词汇的多元系统[J]. 李如龙.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2]辽宁方言语音研究[J]. 杨春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3]辽宁铁岭方言语法二题[J]. 张明辉,王虎.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4)
[4]辽宁方言的两种附加词缀形容词格式[J]. 陈雪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9)
[5]古代汉语状态词缀的变化发展[J]. 马彪.  语言科学. 2008(05)
[6]期待绚烂绽放:百年东北官话研究述评[J]. 刘晓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1)
[7]朝阳方言语法特征[J]. 何占涛.  文教资料. 2007(31)
[8]论东北方言中词缀的理据性[J]. 陈文娟,李琳,高玲.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01)
[9]现代汉语词缀形成的语法化机制[J]. 唐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10]东北官话的分区(稿)[J]. 张志敏.  方言. 2005(02)

硕士论文
[1]锦州方言与北京方言的比较研究[D]. 张丽娟.贵州大学 2007
[2]东北官话形容词生动式研究[D]. 刘倩.暨南大学 2005
[3]大长山方言研究[D]. 王霜.辽宁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03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03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2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