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汉英动物谚语对比

发布时间:2022-02-05 08:41
  在传统隐喻研究中,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成为了一种认知手段,成为人类体验世界的方法,也成为人类思维和生活的方式,被George Lakoff和Johnson视为“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动物谚语是最生动的语言的集合,它们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但人们却没意识到这些动物谚语是隐喻。事实上,在George 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框架之下,动物谚语中的源域是动物,目标域是人或与人有关的行为,人们利用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似性把人类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本研究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汉英动物谚语中动物形象所具有的隐喻意义的相似性与相异性,通过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动物形象来认知人的本质与特点。研究结果发现:(1)概念隐喻理论具有普遍性,将其应用于汉英动物谚语的研究是切实可行的;(2)汉英谚语中,动物作为源域,因其本身的生理特性基本相同,所以在两种语言中对源域的理解是相似的。但汉语谚语的目标域中所蕴含的隐喻意义多数都无法与英语中的完全对应;(3)动物谚语所体现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是由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认知方式、文化价值观等原因造成的。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念隐喻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谚语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修辞隐喻与概念隐喻
        一、传统隐喻研究
        二、现代隐喻研究
    第二节 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
        一、域
        二、映射
        三、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英动物谚语的概念隐喻对比
    第一节 谚语与谚语的隐喻
        一、谚语的定义
        二、谚语与成语、俗语
        三、谚语的概念隐喻
    第二节 汉英动物谚语的概念隐喻对比
        一、概念隐喻完全对应
        二、概念隐喻部分对应
        三、概念隐喻无法对应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英动物谚语的共性与差异性分析
    第一节 汉英动物谚语的认知共性分析
    第二节 社会经验与汉英动物谚语的跨文化差异
    第三节 汉英动物谚语中映射的系统性与单一性
        一、映射系统性
        二、映射单一性
        三、以人类为中心的概念隐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有趣的动物词汇[J]. Demi.  海外英语. 2007(09)
[2]汉、英成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述评[J]. 蒋澄生,廖定中.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3]以关系为中心的文化语言学研究——文化语言学研究方法解读[J]. 洪芸.  思想战线. 2006(01)
[4]隐喻的认知与文化[J]. 易明珍.  柳州师专学报. 2005(04)
[5]中国英语修辞学二十年[J]. 孟志刚,熊前莉.  外国语言文学. 2004(01)
[6]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 束定芳,汤本庆.  外语研究. 2002(02)
[7]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J]. 林书武.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2(01)
[8]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 束定芳.  外语研究. 2001(02)
[9]“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汉语语料[J]. 林书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02)
[10]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J]. 罗虹.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5)

硕士论文
[1]汉语俗语修辞探究[D]. 魏爽.曲阜师范大学 2009
[2]论隐喻的层次[D]. 于冠英.黑龙江大学 2008
[3]汉语谚语意义构建的概念整合分析[D]. 蔡晓斌.西南大学 2007
[4]光的概念隐喻的跨文化研究[D]. 韩均.天津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14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14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e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