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方位词“里”的用法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8 21:33
  现代汉语方位词通常用来指示事物空间位置,一般属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汇。其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既有普通名词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又有不同于普通名词句法分布位置、语义语用表达功能,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是重点亦是难点。方位词“里”是现代汉语中的表示空间关系的重要词汇,它可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可以加“边、面、头”构成合成方位词,也可以作为语素前置构成“里层、里屋、里带、里巷、里院”等复合词,还可以构成方位短语作主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表达处所、时间、范围界限、方面方向等的意义或引申义。选取特定范围内“里”的偏误语料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分拣出句法、语义、语用偏误类别,找出偏误成因,继而给出相应的纠偏措施与教学、学习建议,可作为单纯方位词偏误分析研究的一个典型个案。本文首先运用特定的条件进行检索,剔除“里”作为构词语素和书写错误的相关偏误语料,得出有关方位词“里”的有效语料共331条。其次从方位词“里”的句法、语义、语用规则入手,给出方位词相应的句法、语义、语用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为方位词“里”的偏误语料分析提供规则支撑。在特定偏误语料范围内就每一类别中的偏误语料进... 

【文章来源】:安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方位词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2.1 方位词“里”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
        1.2.2 方位词“里”的习得教学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
        1.3.2 偏误分析方法
        1.3.3 对比分析方法
    1.4 语料来源和标注说明
第二章 汉语方位词句法语义语用规则描述
    2.1 句法分布
        2.1.1 “里”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2.1.2 方位短语“XX里”充当句法成分
    2.2 语义表达
    2.3 语用功能
第三章 特定语料范围内的方位词“里”的偏误分析
    3.1 偏误语料选取与结果统计
    3.2 “里”的不同类型偏误
        3.2.1 句法偏误
        3.2.2 语义偏误
        3.2.3 语用偏误
第四章 偏误成因及应对策略
    4.1 不同类别偏误的成因
        4.1.1 规则使用范围不明确
        4.1.2 固定搭配致使语义重复或成分残缺
        4.1.3 不同认知域转换造成的意义偏误
    4.2 相应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4.2.1 教学策略
        4.2.2 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处所词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解析[J]. 娜布其.  语文建设. 2016(24)
[2]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单双音节方位词对比研究[J]. 张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8)
[3]日本留学生学习方位词“里”的偏误分析[J]. 梁建华,本间正雄.  学术论坛. 2015(03)
[4]“在+处所”相关句式的句法语义功能研究[J]. 尹桂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5]留学生学习方位词“里”的常见偏误[J]. 罗琳.  群文天地. 2012(12)
[6]“里”“中”“内”隐喻意义的认知语言学考察[J]. 刘云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03)
[7]韩日留学生HSK作文中方位词“里”的偏误探究[J]. 应玮.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9)
[8]方位词“里”、“中”的语义认知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J]. 温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9]方位词“里、内”的方位表达及其范畴化[J]. 姚占龙.  汉语学习. 2009(06)
[10]方位短语“X里”的转指用法及其动因初探[J]. 毛燕.  语文学刊. 2009(17)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短语习得及偏误研究[D]. 张鹤.苏州大学 2014
[2]留学生习得方位词“上”与“里”的偏误研究[D]. 罗琳.吉林大学 2013
[3]汉语中与人体部位相关语词的隐喻研究[D]. 范淑云.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31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31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d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