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现代汉语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13:21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的并列式双音复合词进行详尽系统的研究。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展开分析,涉及了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结构、语素序、转类以及并列机制四个方面内容,希望通过对并列式双音复合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解决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结构、构词规律、词类转变、以及并列机制等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大致如下:第一、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结构可以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两个层次来分析。外部结构包含三个层面,语法结构、调类结构和意义结构。从语法结构组合形式来看,并列式双音复合词共有26类组合形式。从调类结构看,列式双音复合词共有20个调类组合形式。从意义结构来看,一些特殊的并列式复合词通常有如下一些组合形式:一是同义并列复合词的“常用+非常用”意义结构;二是类义并列复合词的时制先后结构。内部结构考察的是词的内部深层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其中深层语法结构指的是26种表层组合形式通过57种组合途径生成11类复合词,深层语义结构指的是两个语素A和B在语素意义上以什么样的身份结合的,主要包括9种语义组合结构:本义+本义,本义+引申义,本义+假借义,引申义+引申义,引申义+本义,引申义+假...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课题来源
        (一)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研究概况
        (二)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地位
        (三)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开放性和常用性
        (四)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研究价值
    二、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研究对象
    三、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意义
        (二)、研究理论与方法
    四、语料来源
第一章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提取
    一、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界定
        (一)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名称称说
        (二)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认知研究
        (三)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鉴定与提取
第二章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结构
    一、外部结构
        (一) 语法结构
        (二) 调类结构
        (三) 意义结构
    二、内部结构
        (一) 内部结构关系
    三、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
        (一) 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类型
        (二) 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众多的成因
第三章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语素序
    一、语素序类型
        (一) 逆序同义并列式双音复合词
        (二) 逆序变义并列式双音复合词
        (三) 不可逆序并列式双音复合词
    二、制约语素序的因素
        (一) 意义因素
        (二) 语音因素
        (三) 语法因素
        (四) 语用因素
第四章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转类现象
    一、转类现象计量考察
        (一) 转类类型
        (二) 转类动因
        (三) 转类机制
        (四) 转类的不对称性及原因
        (五) 名动形转类的序列
    二、转类词在形式上的实现
        (一) 汉语词类中的静态层次与动态层次
        (二) 转类词的衍生模式
    三、转类现象下的一些功能解释
        (一) 转类复合词的隐论元角色
        (二) 转类隐论元语义角色的保留以及对新词的句法功能限制
第五章 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并列机制
    一、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的并列机制
    二、异类并列
        (一) 异类并列类型
        (二) 异类并列的平衡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并列式双音复合词词目
附录二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转类并列式双音复合词
附录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异类并列式双音复合词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汉语兼类问题考察[J]. 高航.  汉语学习. 2009(02)
[2]论《现代汉语词典》F类双音复合词的结构关系[J]. 傅建红.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1)
[3]论汉语并列复合词调序的成因[J]. 马清华.  语言研究. 2009(01)
[4]汉语联合式合成词内语素间的语义关系研究[J]. 王惠莲,肖静,郑岚心.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11)
[5]汉语反义复合词构词理据和语义变化的认知分析[J]. 束定芳,黄洁.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06)
[6]现代汉语同义并列复合词词性、词序分析[J]. 陈宏.  南开语言学刊. 2008(01)
[7]现代汉语同义并列复合词语义语用分析[J]. 陈宏.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8]名词动用与兼类词的界线[J]. 胡安顺.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05)
[9]联合式构词法在中古时期最能产的原因[J]. 李仕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04)
[10]联想构词:同义并列双音词的构成模式[J]. 丁喜霞.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形动兼类词研究[D]. 赵玥.河北师范大学 2009
[2]《墨子》并列式复合词研究[D]. 杜威.河北师范大学 2005
[3]双音节并列式复合词语素序研究[D]. 唐伶.东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39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39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6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