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语义地图的汉语趋向范畴“去”的多功能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8 17:13
  语言中表达空间位置和变化的概念往往会演化为具备抽象语法意义的多功能的语法形式。汉语中存在一类反映空间位置动态变化的词——趋向动词,我们提取了这类词最典型的特征——“趋向”,以“趋向范畴”来统摄趋向动词及其演化出的多种功能。“去”是汉语趋向范畴的一个典型成员,在普通话、古汉语和方言中表现出多种功能。本文采用语义地图模型的理论,以普通话、古汉语和方言三个维度的语言事实为基本材料,对汉语趋向范畴“去”的语义、语法功能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以横向的语言事实和纵向的语法化路径为参照,厘清其各功能之间的关联,进而构建汉语“去”的概念空间和语义地图,呈现该语法形式的多功能模式并发掘蕴含共性。在整个研究中,本文坚持“普—方—古”彼此观照、共时分析与历时考察互为支撑,事实描写与理论解释相互结合的方法。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明确了文章的研究目的、意义、对象和方法,并介绍了有关语义地图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实践,并对汉语“去”在共时层面的性质和历时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的研究现状、成果等进行整理和评述。第二部分参照权威辞书和相关著述,并依托于各种语料库中的语言事实,对现代汉语“去”的多种用法展...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2 研究方法
    1.3 语义地图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1.4 关于汉语“去”的研究
        1.4.1 汉语“去”的共时层面研究
        1.4.2 “去”语义演变和语法化研究
    1.5 语料来源
2.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去”的语义、语法功能考察
    2.1 辞书中“去”的相关解释
    2.2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去”的功能用法分析
3. 古汉语中“去”的功能及演化历程考察
    3.1 “离”义动词及其相关引申义
    3.2 从“离”义动词到“往”义动词
    3.3 趋向补语“去”的形成
    3.4 趋向动词和趋向补语的多向发展
        3.4.1 动相补语“去”的形成与发展
        3.4.2 事态助词“去”的产生与消亡
        3.4.3 处所介词“去”的产生与消亡
        3.4.4 目的标记“去”的形成
    3.5 “去”的功能演化小结
4. 汉语方言中“去”的多功能性考察
    4.1 汉语方言中“去”的基本功能
    4.2 汉语方言中“去”有别于普通话的功能
        4.2.1 作为实现体标记的“去”
        4.2.2 作为将实现体标记的“去”
        4.2.3 作为处所介词的“去”
        4.2.4 作为状态补语标记的“去”
        4.2.5 作为话题标记的“去”
        4.2.6 作为比较标记的“去”
    4.3 汉语方言中“去”的多功能性小结
5. 汉语趋向范畴“去”的语义地图构建
    5.1 语义地图绘制的基本步骤
    5.2 汉语“去”的功能节点及概念空间的构建
        5.2.1 汉语趋向范畴“去”的功能节点及关联
        5.2.2 汉语趋向范畴“去”的概念空间
    5.3 汉语趋向范畴“去”的语义地图
6.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州方言的比较句[J]. 崔霞,曾镫瑶.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2]从语义地图模型看新加坡华语的助动词“会”[J]. 潘秋平.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9(01)
[3]语义地图模型的新发展[J]. 王红卫.  外语学刊. 2018(06)
[4]江西吉水方言“去”的多功能用法及其演变[J]. 李桂兰,吴福祥.  方言. 2018(02)
[5]基于词汇类型学的“呼吸(breathe)”概念的语义地图[J]. 林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6]张家口方言副词“倒”的多功能性及其内在关联[J]. 宗守云.  语言研究. 2018(01)
[7]语义地图模型与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研究[J]. 潘秋平,张敏.  当代语言学. 2017(04)
[8]“去”的语义虚化[J]. 邱淼玲,刘培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7)
[9]语义地图的解析度及表征方式——以“能力义为核心的语义地图”为例[J]. 范晓蕾.  世界汉语教学. 2017(02)
[10]先秦同源多功能语法形式“若”“如”考察——从语义地图和语法化的角度[J]. 龚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博士论文
[1]汉语趋向范畴的跨方言专题研究[D]. 蔡瑱.复旦大学 2013
[2]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 陈贤.复旦大学 2007
[3]《祖堂集》助词研究[D]. 温振兴.上海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饮食”动词的语义功能及语义地图研究[D]. 邵娜.延边大学 2019
[2]“来”和“去”作趋向补语时宾语位置问题及其不对称原因探究[D]. 马强.郑州大学 2019
[3]“毕竟”类副词的语义图研究[D]. 徐佳玲.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
[4]广西汉语方言处所标记的语义地图研究[D]. 汪宗哲.广西大学 2018
[5]基于语义地图的汉语副词“可”的研究[D]. 郭亚博.湖南师范大学 2017
[6]从语义地图看“否则”类连词的虚化轨迹[D]. 李恒.陕西师范大学 2013
[7]汉语方言“被动施事”及相关功能的语义关联[D]. 张惠清.北京大学 2012
[8]“来、去”的语法化演变动因与机制[D]. 田建伟.暨南大学 2010
[9]“来”和“去”的语法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孙斐.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88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688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