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获、

发布时间:2022-12-17 23:17
  本文研究对象是“获、取、授、予、与”五字所表示取予范畴义的历时演化情况。其中,“获、取、授、予、与”五字语言单位上包括词和语素两个层级。取予范畴义下分为获取和给予两个次位意义范畴。本文从义位的意义结构视角对“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的历时演化情况进行研究。研究主旨是,揭示“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演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研究思路是,先概括“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历时演化的基本过程,然后归纳出其演化规律。基本过程部分,以“获、取、授、予、与”五字为统帅,分上古、中古、近代三个历史时期次序展开。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述评取予意义范畴和词语意义结构的研究现状,阐释本文的研究意义,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列举本文历时研究所采用的材料。第二、三、四章,依次描写上古、中古和近代“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的意义结构。每章以“获、取、授、予、与”五字为统帅,分词位和语素两条线索展开描写,先概括各字的取予类义位,接着对其取予类义位进行列举,然后以表格形式呈现每个相关义位意义结构的分布状况,最后归纳各时期“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已有研究述评
        一、关于取予意义范畴的研究
        二、关于词语意义结构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
        一、基本思路
        二、具体操作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研究材料
第二章 上古“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的意义结构
    第一节 上古“获”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上古“获”字获取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上古文献中“获”字获取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二节 上古“取”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上古“取”字获取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上古文献中“取”字获取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三节 上古“授”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上古“授”字给予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上古文献中“授”字给予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四节 上古“予”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上古“予”字给予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上古文献中“予”字给予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五节 上古“与”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上古“与”字给予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上古文献中“与”字给予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六节 上古“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小结
第三章 中古“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的意义结构
    第一节 中古“获”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中古“获”字获取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中古文献中“获”字获取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二节 中古“取”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中古“取”字获取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中古文献中“取”字获取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三节 中古“授”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中古“授”字给予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中古文献中“授”字给予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四节 中古“予”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中古“予”字给予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中古文献中“予”字给予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五节 中古“与”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中古“与”字给予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中古文献中“与”字给予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六节 中古“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小结
第四章 近代“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的意义结构
    第一节 近代“获”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近代“获”字获取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近代文献中“获”字获取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二节 近代“取”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近代“取”字获取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近代文献中“取”字获取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三节 近代“授”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近代“授”字给予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近代文献中“授”字给予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四节 近代“予”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近代“予”字给予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近代文献中“予”字给予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五节 近代“与”字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
        一、近代“与”字给予类义位概括的依据
        二、近代文献中“与”字给予类义位的语言事实
        三、小结
    第六节 近代“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小结
第五章 “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的演化过程及规律
    第一节 “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的演化过程
    第二节 “获、取、授、予、与”取予范畴义意义结构的演化规律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词义结构与词语组合的意义形态[J]. 曹儒,张道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2]以“瞋”“剥”“汲”等字为例谈对象义素外现[J]. 墙峻峰.  语文学刊. 2014(24)
[3]兩周金文“取予”類動詞研究[J]. 武振玉.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4(01)
[4]汉语动词“娶”、“取(娶)”关涉对象隐现情况的历时考察[J]. 姜雯洁.  励耘学刊(语言卷). 2013(01)
[5]以“俯”“仰”为例谈对象义素外现[J]. 墙峻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6]“义素外现”现象研究概述[J]. 墙峻峰.  语文学刊. 2011(10)
[7]给予动词的语义性质和句型选择研究[J]. 尚爱雪.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8]现代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语义结构模式[J]. 陈宇涵,任汇江.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3(04)
[9]“获取”类动词与双宾句[J]. 任小芳.  嘉应大学学报. 1998(04)
[10]给予动词的配价研究[J]. 谢凤萍.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

博士论文
[1]上古汉语“给予”类谓语动词历时演变研究[D]. 闫斯文.吉林大学 2019
[2]上古汉语给予动词研究[D]. 徐红.东北师范大学 2018
[3]甲骨文词义研究[D]. 陈年福.郑州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义素外现类复合动词研究[D]. 吴婉淑.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现代汉语单音节获取类手部动词研究[D]. 曾秀彬.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汉语“给予”类单音节动词语义场研究[D]. 邰高娃.内蒙古大学 2013
[4]《左传》“给予”义动词研究[D]. 蔡琳琳.吉林大学 2009
[5]“获取”类动词带双宾语句研究[D]. 韩婷婷.辽宁师范大学 2008
[6]英汉“获取”类动词的语义句法对比研究[D]. 王眉.宁波大学 2009
[7]甲骨文取予类动词研究[D]. 张勇.西南大学 2010
[8]《史记》中给予动词的配位方式研究[D]. 陈冰清.中南大学 2010
[9]现代汉语获取类动词研究[D]. 杨学娇.南京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720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20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9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