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信阳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22:18
  本论文从笔者的家乡——河南省信阳市境内的地名入手,主要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该地区内的行政村以上(包括行政村)地名进行研究分析。地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是人们生活在社会中的地理实体和活动区域的一种语言符号。对地名的语言表层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从中发现信阳地名的语音特点、构词形式和修辞方法。对地名通名和专名及其含义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找出信阳地名命名的方法和依据,同时分析信阳地名的历时演变。另外,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文化是文化语言学的重要课题,地名作为文化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一些重要的历史和人文线索,从中可以挖掘出信阳地名的许多珍贵的豫南文化特点。本文在深入的实地调研和广泛搜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查阅地图法、归纳分类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在语言学的基础上,结合方言学、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对信阳区域内近4000个聚落名字的总体特征进行探讨,包括信阳地名的语音特点、词语结构、命名类型、历时演变、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信阳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信阳地名在音节结构上与现代汉语地名基本保持一...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地名研究综述
        1.1.1 地名及特点
        1.1.2 学术界关于地名研究成果的概述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 信阳地名的语音特点
    2.1 信阳概况
    2.2 信阳地名的方言音研究
        2.2.1 信阳方言概述
        2.2.2 信阳方言语音系统
        2.2.3 信阳地名呼读时的方言音现象
    2.3 信阳地名的音节构成
    2.4 信阳地名的平仄特点
        2.4.1 双音节地名
        2.4.2 多音节地名
3 信阳地名的词汇特点
    3.1 信阳地名的词汇构成
    3.2 信阳地名中通名的词汇分析
        3.2.1 表示地形水文等地理实体的通名类聚
        3.2.2 表示城乡聚落、道路的通名类聚
        3.2.3 表示人文景观的通名类聚
        3.2.4 表示生产、贸易等活动场所的通名类聚
        3.2.5 表示行政划分单位的通名类聚
    3.3 信阳地名中专名的词汇分析
        3.3.1 信阳地名中专名的词汇特点
        3.3.2 信阳地名中专名的命名规律
    3.4 信阳地名的历时演变
        3.4.1 信阳地名发生历时演变的原因
        3.4.2 信阳地名历时发展趋势
4 信阳地名的文化分析
    4.1 地名与文化的关系
    4.2 信阳地名所反映出的文化内容
        4.2.1 反映人们的宗族文化
        4.2.2 反映人们的宗教信仰
        4.2.3 反映历史文化遗迹、故事传说
        4.2.4 反映人们的图腾崇拜
        4.2.5 反映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和美好意愿
        4.2.6 反映历史的军事活动
        4.2.7 反映地貌地形
        4.2.8 反映工商业活动
5 信阳地名的管理和规范化思考
    5.1 信阳地名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5.1.1 信阳地名命名的方言音现象
        5.1.2 同音字混用现象
        5.1.3 重名现象
        5.1.4 名不符实现象
        5.1.5 一地多名现象
    5.2 信阳地名的规范化思考
        5.2.1 地名的读音必须规范化
        5.2.2 地名的结构、用字必须规范化
        5.2.3 遵循求新求雅的原则
    5.3 信阳新地名规划的启示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信阳地区地图
附录二 信阳方言规划图示
附录三 信阳地区村级地名录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地位[J]. 刘庆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2]从中国地名看汉民族之心理文化[J]. 李波.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3]天津地名的语言学解读[J]. 谭汝为.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01)
[4]当代中国县城通名改革研究[J]. 华林甫.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04)
[5]地名的意义[J]. 冯骥才.  江淮文史. 2003(03)
[6]地名文化现象透析[J]. 李力.  长春大学学报. 2003(01)
[7]从东西南北谈汉英语语序所反映的认知过程[J]. 张璐.  语言研究. 2002(04)
[8]论我国地名的命名原则[J]. 王际桐.  地球信息科学. 2001(03)
[9]传统文化与中国地名的关系[J]. 王功俯,孙洪林.  中国地名. 2000(06)
[10]地名研究的深化与发展——纪念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成立五周年[J]. 王际桐,刘保全,浦善新.  中国地名. 2000(01)

硕士论文
[1]上海街道名称的文化内涵与语言特点[D]. 薄丽丽.武汉理工大学 2008
[2]湖南省安仁县村落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 周洪学.湖南师范大学 2008
[3]南京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 任小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7
[4]长沙地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 李娟娟.湖南师范大学 2007
[5]永州市地名的语言和文化分析[D]. 邓先军.湖南师范大学 2006
[6]天津地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 高丽君.天津师范大学 2005
[7]汉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分析[D]. 蔡玮.广西大学 2001
[8]北京地名的语言学考察[D]. 张燕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724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724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